一、織物網格紋的圖形設計規律
(一)織物網格紋經緯網格設計規律
織物網格紋由于經緯線編織工藝的限制,主要呈現出來的圖形設計骨骼框架為田字格和米字格兩種。田字格是最基本的經緯線框架,也反映了最早的坐標觀念。中國很早就開始利用田字格進行設計了,如在《考工記》中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該書提到的“九經九緯”就是利用道路形成基本田字格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在粗纖維編織、織錦、挑花刺繡以及現代的馬賽克拼貼等圖形設計中,田字格的應用非常普遍,該框架下設計的圖形以直線、直角轉折為主要特征。米字格是基于田字格的一種提升,該網格形式在經緯線的基礎上又加入了45度斜線,相對來說,加入斜線的米字格變化更加多樣,能夠適應更加復雜的圖形變化,細節更豐富?;诮浘暰W格進行圖形設計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但是正是因為這種限制,織物網格紋保持了一種純粹又簡潔概括的美感,使圖形的識別性更加突出,更加富有魅力。
(二)經緯網格限定下的圖形抽象變化規律
織物網格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圖形的抽象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對自然界的直接描摹,而是通過對圖形對象特征的概括歸納,夸張其最具表現力的部分,用簡潔的幾何線、面進行重構設計,在充分表達圖形思想的同時又兼顧了不同場合的裝飾拓展應用。以苗族的“螞拐紋”為例,青蛙善于跳躍的后腿被簡化成了直頭方轉角的粗折線,而腹部及其它部位則被簡化,青蛙的動感與力量得到了完美的呈現??鋸垺⑻釤挕⒏爬ǖ淖冃畏椒ㄊ敲耖g藝人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產生的以創新想象為心理過程的新形象。正如田自秉所言:“一切抽象的形式,是無性質的,也是無精神感受內容的。只有和人們的感性經驗相結合時,只有在構成具體內容時,才具有確定的意義”。
(三)經緯網格限定下的圖形構成規律
織物網格紋的圖形構成,主要體現在基于基本框架下的直線、方轉角造型的排列與變化上,其構成規律可以分為對稱與反復、變化與韻律兩類。對稱從視覺上來看是一種均齊之美,從心理上看則是和諧之美。以土家族織錦為例,圖案都是三段式居多,上段和下段(或左段與右段)是對稱的,既襯托了主體又相互呼應。反復有強化主題的作用,在織物網格紋中,通常會將單體圖案依照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方式反復填充,多個單體反復組合又會形成一個更大的單體,然后在更大的空間不斷重復,連綿不息。
對稱與反復帶來的視覺感受是和諧與安寧的,但是也會給人帶來單調之感。這就要加入適當的變化與韻律,才能形成層次豐富的視覺美感??椢锞W格紋主要通過單體形態的變化,以及圖形大小的變化等手段來調節畫面的節奏與韻律。以苗錦中的水牛龍圖案為例,龍的身體呈直角轉折,適合于正方形內;龍形外圍是由變化為直角方形的?宇鳥,呈“回”形排列;再外圍由貓科動物、大雁以及蟲紋組成,可謂重復中有變化,變化中又有重復,層層疊疊,復雜多樣。基本經緯網格框架、圖形抽象變化以及圖形構成等規律不僅僅是織物網格紋的圖形構成法則,對于現代的圖形設計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二、織物網格紋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
雷圭元先生曾就圖案的構成方式談到:“中國圖案在布局上,善于用‘米字格’、‘九宮格’作為基地,像布陣勢,布棋局一樣;像民間曲調的‘唱腔’一樣,有板有眼;像結網扣一樣,針針線線入扣;像剪花紙一樣,折成方勝,剪成打開,四方八位,組織分明。這就是圖案的布局”。雷先生所言,充分說明了經緯框架結構在圖案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一)田字格框架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
田字格框架是織物網格紋最基本的經緯結構,在粗纖維編織物中體現尤為明顯,其主要特點就是只有縱橫直線結構,圖形具有簡潔、粗放的幾何形式美感。現代的平面設計師常常采用這種圖式特征進行創作,效果生動又具時尚美感。在香港島海底隧道的入口曾經發布一幅由設計師黃炳培設計的餐廳廣告,該廣告將餐廳提供的諸如冷飲、熱湯、海鮮、甜點等用網格紋的形式設計出來,人們每逢堵車于此,睹此圖便會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是圖中的一點,而當其耐心觀看時,則會發現令自己內心煩躁降溫的冷飲、甜點等。荷蘭設計師理查德•尼森將網格紋運用到了兒童電影CD封套的設計上面,他希望通過一個個方塊組成的網格帶觀眾進入一個奇特的網格城堡,每一部短片都有一個網紋圖標,導演的名字也被嵌入網格圖形中,直觀又有趣,充滿神秘、奇幻的魅力。
(二)米字格框架在現代圖形設計中的應用
米字格是田字格的基礎上加入了45度的斜線,這樣使得網格紋的設計的自由度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圖形不僅僅是直線直角的狀態,出現了斜線的變化。筆者曾應邀為一家機構設計一套圣誕紀念品(如圖4),主題圖形的設計采用了米字格作為基本框架,對圣誕老人、馴鹿、松樹以及圣誕襪等元素進行了網格紋抽象變形,表現了一只從圣誕襪中躍出的馴鹿,踏著白雪,奔向松林的童話場景,網格紋的圖形設計也讓人聯想到冬天人們穿戴的溫暖織物,幸福而又浪漫。
(三)網格框架的變化與創新
傳統的田字格和米字格經線和緯線寬度一般是固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帶來使用的單調,缺乏變化。日本設計師杉浦康平先生進行了這方面的改進試驗,他在《音樂藝術》雜志封面設計中將經緯網格進行了數率的漸進變化,例如他要表現奧利佛•梅湘的序列音樂,橫向的音階序列為12、5、3、4、10、6,縱向的節奏序列為2、6、1、10、8、4,按照這些數列設計經緯網格,在同一個框中生成不同的交疊色塊,這樣音樂的強度、節奏等效果就被杉浦先生用網格紋的方式呈現出來了。五十嵐威暢設計三得利音樂廳標志時采用的也是這種方式,他通過有變化的經緯網格重構漢字“?”字,整個設計將躍動的網格點陣與交響樂的韻律相結合,使觀眾獲得了一種置身于音樂會現場的直觀感受。
網格紋在圖形設計時多以方塊點陣出現,但是如果我們把其中的一些方點形態變化成圓點、三角形或其它造型會是什么效果呢?日本設計師白木彰曾做過有趣的嘗試,他在設計縣民大學講座海報時,將漢字“話”作為作品的骨架基礎,在其內部以經緯網格為骨骼,填充了方形、三角形、圓形等色塊,這些色塊代表著不同的話題的交織與碰撞,引發了觀眾更深層次的思考,體現了活動的內涵。網格紋在具體圖形設計應用中,有時候也可以只是在圖形的局部使用。筆者曾經設計過某高校信息學院的標志,該學院希望通過學院標志傳達一種信息化、學術性并富有朝氣的訊息。經過分析與論證,該院首字母“IE”和書本形象的結合成為首選造型,筆者將書本造型的翻開一頁做了網格像素化處理,表達了信息傳輸的動態過程,既有開卷有益的含義,又體現了學院的開放性與前瞻性。
綜上所述,在概念表達層面,借助這種圖形設計方式,我們可以將抽象、復雜的設計概念,用簡單、直接的圖形語言進行呈現,使受眾更加容易理解與接受。在設計執行上,織物網格紋具有嚴謹的框架結構,富有理性,規律性強,容易被圖形設計師所掌握,利于進行圖形設計新思路、新方法的探索。
作者:齊云龍 周旭 單位: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 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