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中護理組長3名,高級責任護士10名,初級責任護士17名,分別建立不同的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并且實行整體責任包干制[3]。護理組長:協助護士長進行婦產科的管理,帶領初級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處理疑難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組織護理查房和會診,執行難度較大的護理操作,并且指導相應的護士工作;高級責任護士:對患者從住院至出院的各個階段進行全面評估,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潛在的護理問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并且做好對患者的健康指導、心理護理和基礎護理等,并對初級責任護士的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初級責任護士:負責患者從入院至出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要做到優質、全程、全方位,包括基礎護理、病情觀察、心理護理、康復訓練和健康教育等。
層級培訓和考核對護士實行層級培訓和考核,制定各層護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計劃,落實培訓和考核內容,并建立護士技術檔案,將培訓和考核結果納入檔案;并且將考核結果與護士的獎金、晉升等相結合,根據每名護士的工作質量、患者的滿意度確定績效工資[4]。
排班模式根據婦產科的具體情況實行彈性排班,增加夜班和中午薄弱時間段的護理人員,做到每班護理人數的技術力量均衡,從而保持護理工作的連續,確保護理工作的落實。
觀察指標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其中整體護理質量包括健康教育、護理文書、基礎護理和病室管理等,護士操作技能包括陰道沖洗、會陰濕熱敷、陰道和宮頸上藥等。
統計學處理所得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管理后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均有顯著提高,且觀察組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婦產科是診治女性疾病的專業科室,需要依靠各級護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來完成,但是目前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普遍存在著人力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這對醫院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和醫療安全都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也難以滿足患者更高層次的護理要求。而層級護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能夠根據護士的資歷、工作能力、協調能力等進行分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責任明確,能夠增強護理團隊的凝聚力,從而保證護理質量;而且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學歷、資質等進行個性化的培訓,調動每名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相關研究表明,層級護理能夠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能夠將各項護理工作落到實處,并且能夠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還能夠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5]。通過本研究發現,層級管理后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護士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均得到有效提高,且提高水平明顯優于常規管理,這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6],說明在婦產科病房中實施層級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整體護理質量、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護士操作技能和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劉碧蘭 單位:耒陽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