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電影電視
微博的理念最早由美國人埃文•威廉斯提出。2007年,微博由飯否網引入中國,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各大門戶網站紛紛開通微博,微博在中國迅速形成潮流。2010年、2011年兩會期間,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利用微博實時報道兩會內外,微博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微博在浸入我們的生活,微博也在挑戰著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正如人大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喻國明所說,微博極大地消弭了過去著名媒介、權威媒體在信息發布方面的重要性。電視作為傳統強勢媒體,悄然受到了微博的沖擊。本文將探討微博的廣泛應用給電視新聞帶來了哪些影響,微博時代電視新聞應該如何優化。
一、微博的概念微博一詞譯自英文單詞microblog,又稱為微博客,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也是一種全新的傳播理念。用戶可以通過網頁、手機短信、IM軟件以及各種API應用等方式,隨時隨地更新自己的個人微博,文本通常限制在140字之內。從微博的傳播形態來看,它有著不同于傳統媒體和博客的特性:
1、操作便捷,進入門檻低,打破時空限制
一般的新聞寫作和博客寫作需要更多的時間、閱歷、知識以及文字功底等作保障,而微博簡單的記錄方式降低了對用戶的文字功底要求。近似于口語化的“微”表達使交流變得更日常化,拉近傳者與受眾彼此之間的距離。微博的使用打破了時空限制,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登錄微博,使得任何用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布任何內容成為可能。
2、傳播的及時性和迅捷性
微博的信息更新速度驚人,這是任何傳統媒體都無法企及的。微博的草根性和便捷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公民記者。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中,微博的實時性、現場感以及快捷性,超過所有其他媒介形態。同時,微博的轉發功能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呈幾何式增長。
3、內容的碎片化
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發微博,信息的內容與用戶的情緒、心情有直接關系,再加上140個字以內的字數限制,這都決定了微博內容的“碎片化”。這一方面使得信息泛濫不可避免,網站管理難度增大,議程設置和輿論控制困難,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人話語的自由表達。
4、松散跟隨的用戶關系
微博用戶不需要得到許可便可關注另一用戶,隨時了解其更新的微博,并發表評論或選擇沉默。而被關注者可以關注該用戶,也可以忽略。這種松散跟隨性決定了微博用戶之間的黏性關系主要依靠信息進行維護,而不是傳統社交網站的人際網絡的維護。關注者的大范圍和模糊性,則消除了一對一人際交往中的無應答的尷尬。
5、良好的互動性
在微博上,不同的人共同關注、了解某一話題,并且還知道誰在共同了解,這種共識能夠產生群體間的認同和歸屬感,為互動提供長久的動力。信息一經發表,會及時顯示在你的關注者的微博頁面上,也會被對話題感興趣的博友看到,可能引發大量的轉帖和評論。尤其是對于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容易迅速被轉發和評論,互動性遠大于傳統媒體。
二、微博對電視新聞的影響
微博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已經顯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作為強勢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傳播也必然受到沖擊。通過SWOT分析,能夠更清晰地看出各自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如表)。
1、受眾上,電視觀眾被分流
由于電視受眾的自主選擇性較弱,新聞的時效性不及微博,加上微博滿足了用戶自我記錄與表達、公共信息獲取、與名人近距離對話、自我形象塑造等需求,電視媒體的受眾一定程度上被分流。
2、傳播渠道上,傳統媒體的渠道霸權被打破,微博使人人都可以是新聞信息發布者
微博傳播,充分允許草根記者參與到新聞制作中。傳統媒體的“渠道霸權”被打破,微博使得個體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有了向其他個體或群體發布、分享信息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3、內容上,微博內容的豐富性大大超過了電視新聞,微博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新聞來源
微博不僅支持用戶傳播文字、圖片內容,還支持音頻、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加上微博支持多終端的信息輸入和輸出,人們利用時間碎片提交的信息保證了微博內容的豐富性。在微博平臺上,人們可以輕易搜索到想要的信息,新聞工作者可以利用這個功能獲得大量有用的新聞線索并展開深度報道。
三、微博時代電視新聞的優化策略
1、借勢微博
目前電視媒體還占據著新聞傳播領域的主流地位,其資源、影響力和公信力都比新媒體具有更大的優勢,這也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最佳時機。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建立官方微博,進行微博化傳播,彌補其稍縱即逝、缺少互動等不足。
(1)運用微博發布即時新聞,彌補時效性的不足。除了現場直播外,電視新聞的制作和發布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電視媒體要在時效性上不落后,可以在微博上以“短消息”,或“標題+電視網站相關新聞鏈接”、“短消息+電視網站相關鏈接”的方式發布最新的消息,而詳細生動的內容則可以隨后在電視上播出。
(2)將電視新聞權威性的優勢轉化為網絡“話語權”。微博傳播存在著信息繁雜、真實性難以保證、公信力不足的問題,而傳統媒體原創的微博,是專業的記者、編輯求證核實后的消息,權威性、可信度高。媒體微博可以在利用權威性優勢的基礎上,通過定位微博個性、把握微博語言特點、掌握用戶活躍期、精心選擇話題、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等方式提高信息吸引力,把握網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