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學前教育論文
在學前教育工作中,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重視、尊重和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把學生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將人本理念貫穿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去,這樣有助于更好地構建和諧輕松的班級氛圍,最大限度的減少障礙性因素,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改善師生關系,并形成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諧的班級氛圍是學生高效獲取知識、發展多種能力、塑造個性、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以人為本這一理念是教師在創設和諧班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不僅如此,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首要強調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能夠有效促進教師轉變自身角色,由教育者轉變為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真正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這不僅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角色的轉變,也符合以人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人是教育管理系統的重要構成要素,臺灣著名的學者陳怡安教授把以人為本的核心歸結為三個點:“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與幸福。”在學前教育中實行人本教育和管理,能夠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消極情緒和不良心態,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得到支持,在受到誤解和委屈時的到安慰,在出現失誤和問題時得到理解和幫助,使學生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其次,在以人為本給予理念的指導和熏陶下,有助于幼師生形成良好的兒童觀、價值觀和教育觀,有助于幼師生更好地從事以后的幼教工作,實現以人為本思想理念的吸收、內化、傳播和擴大化。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它以后面對的主要人群是0—6歲的學前兒童,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對從事幼教工作的教師的要求。在學前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和保育學校供職的幼師,要掌握包括兒童心理、兒童營養保健、兒童教育等很多方面的知識。在教育中貫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促進幼師生的人格健康發展,而這也會在無形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正面影響和熏陶,使幼師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也能夠更好地與孩子打交道,在工作中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播和擴大化。
2.堅持以人為本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新學生管理方式
長期以來,學校的教育以及管理理念都是以工作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在教學上通常都是垂直型的教學管理組織系統,有嚴格的教學常規、教材管理制度。教師和學生成績管理考核制度等,在這種教育思路的影響下,學生就會被當作教育中的被管理者、被訓導者,而在這種不良觀念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就得不到應有的發揮和施展,長期下去就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很大的障礙。而在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以人為本原則的指導下,會逐步地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把學習的主動權和個性發展權交給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的發揮,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做到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并能夠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主動去學習與兒童教育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的基礎上,積極地鍛煉自身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以便能夠更好的走上工作崗位,順利地開展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自我管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又和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還避開了一些心理上的問題。
總之,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實現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是當前教育必須重視的一種教學理念。總所周知,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明日的朝陽,教師在學前教育工作中堅持和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而達到回歸社會生活的價值取向。
作者:李文昌 單位:賀州市經濟管理干部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