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工程論文
畢業生的調研
對于人才培養質量,55.17%的同學認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一般,33.33%同學認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較好,3.45%的同學認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非常好。由此可見,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關于就業優勢,認為專業知識或專業應用能力是優勢的的同學幾乎各占一半,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今后的培養工作要兩方面同時兼顧、同等對待。畢業生認為自身還需進一步增強的能力(本題為多項選擇),由高到低的需求依次為實踐能力(68.97%)、創新能力(55.17%)、專業技能(55.17%)、相關學科知識水平(41.38%)、基礎和專業知識水平(39.08%)、組織與協調能力(33.33%)、外語水平(28.74%)、團隊協作能力(28.74%)、學習能力(27.59%)、計算機應用水平(19.54%)、科研能力(16.09%)。調研結果說明畢業生普遍認為自己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等方面亟待提高,這也反映出我們目前培養方案中急需改進的地方。對于已參加工作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單位的能力要求有更深刻的體會。在工作能力的要求上,56.32%的同學認為工作中對學習能力要求較多,47.13%的同學認為工作中對團隊協作能力要求較多,這主要反映在企業工作的畢業生,45.98%的學生認為工作中對組織與協調能力要求較多,44.83%的同學認為在工作中對實踐經驗要求較多,43.68%的同學認為在工作中對專業技能要求較多。調研結果表明,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和實踐經驗在工作中是要求比較多的。畢業生對自我能力的評價也將準確反映出學校辦學的成敗得失,表1為本次調研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外語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是很滿意,這說明我們目前的培養方案在這些方面有欠缺,應在下一步的教學改革中引起重視。
用人單位的調研
我們調研的用人單位涉及政府機關、科研機構和企業等不同類型,以企業為主。調研的方式主要采用面對面拜訪和網絡問卷兩種,總計61家。覆蓋的城市有省會,直轄市及地市級城市,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本次參與調研的單位中有我校畢業生的單位占78.69%,畢業生在單位從事專業工作的占41.67%,從事和專業相近的工作占36.67%,非專業工作占21.67%。結果表明大多數畢業生都在從事本專業或專業相近的工作。通過與用人單位的交流,我們統計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視程度,如表2所示。由結果可以看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責任感、事業心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到了和專業應用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提醒我們在學生培養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同時也要加強學生責任感、事業心的培養,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觀念。表2還反映出用人單位更喜歡能將專業知識靈活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學生,而對于學生所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多少并不是特別關心,這說明當前企業需求的是應用型人才。這種信息提醒我們今后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上,而不能再采用“填鴨式”的傳統授課方式。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也是判斷一個學校辦學效果的重要標準。我們將用人單位對魯東大學網絡工程專業4屆畢業生的評價信息進行了匯總。大多數單位認為畢業生在本專業知識方面知識基本恰當,能基本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對計算機專業知識要求高的公司來說,學生的專業知識有待加深加強。另外,社交能力以及專業技能也很重要,本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有欠缺。此外,在創新能力和外語應用能力上,學生還是存在很大不足,對于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在本次對用人單位進行的調研中,我們感到各單位非常熱情,愿意就人才培養問題進行溝通,這說明當前各用人單位也迫切希望高校能培養出他們所需要的人才。建立高校與用人單位良好溝通機制將有效解決目前“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這一尷尬問題。在調研過程中,許多參與活動的單位有意向和我校進行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比如開展工程項目講座、提供實習崗位,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機會;參與課程改革,進行崗前實習合作;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小組等。另外,也有很多單位就人才的培養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比如如何增加實踐鍛煉的培養、如何增加專業課的深度、如何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等。
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由調研結果看,學校傳授的文化素質基礎課程和技術基礎課程已基本滿足學生在工作中的需要。但目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結構、課程內容及實踐培養環節等還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培養人才的類型和知識結構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比較嚴重。這也是造成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招不到需要的人才的原因。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繁雜的理論知識偏多,在實際工作中能用到的較少;專業課程內容能反映新知識、新技術的內容較少;專業核心必修課過多,學科前沿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偏少。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專業意識、責任感、事業心等專業知識之外的綜合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網絡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目前地方院校大部分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實踐動手能力、實際項目經歷等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教學方法、手段過于傳統,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幾點建議
建立起有效的用人單位與高校之間的人才需求信息交流機制。通過該機制,地方高校可以面向社會就業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多元化的網絡工程領域內的急需人才。這種信息交流機制的具體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高校可以定期到相關企業進行調研、企業專家到學校做報告、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等。建立經常性的課程更新制度。學院成立專門的課程委員會,負責定期修訂本專業所開設課程及具體授課內容的選擇、教材的更新、教材的編寫等工作。更新那些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的教學內容,增加能反映網絡工程領域前沿技術的方向選修課程。建立起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區別于傳統人才培養的核心所在。加強實踐教學不能僅僅是實踐內容和時間的增加,重要的是對本專業的職業能力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建立從培養基本能力到專業綜合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并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融入教學計劃,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