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旅游論文
麗江旅游業發展的顯著效益
麗江地處滇、川、藏交匯處著名的“大香格里拉”核心區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民族風情,悠久的歷史文化,使麗江成為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記憶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以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等桂冠于一身的著名旅游勝地。始建于南宋末年的麗江古城,素以“家家流水、戶戶垂楊”聞名于世,被譽為“東方威尼斯”。自1997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以后,麗江迎來了整個旅游業飛速發展的大好時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的緊密結合,是當前麗江旅游的最大特色,也是麗江旅游的魅力所在。多年來,麗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抓特色、抓品牌、抓保護的理念為指導,將打造旅游文化品牌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目前,麗江已成功打造了納西古樂、麗水金沙、印象麗江、麗江雪山音樂節、木府、玉水寨、東巴谷等旅游文化品牌。旅游業已經成為麗江的支柱產業,為麗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麗江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十個旅游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個旅游城市”之一、“歐洲游客最喜愛的中國旅游城市”、“全球人居環境優秀城市”等殊榮,并已成為云南旅游業的著名品牌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麗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鎮迅速發展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游勝地,每年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并因此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麗江旅游業發展的隱憂
在麗江旅游業取得輝煌成果的表象下面,隱藏著不少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回顧麗江旅游業十余年的發展,走的基本上是資本運營的路子。如引進深圳能量事業公司改制麗江市歌舞團而打造的麗水金沙,云南昆明鼎業公司開發束河古鎮以及玉龍雪山景區與張藝謀合作的印象麗江等。資本的運作講求經濟回報,一般都集中在雪山景區與古城周邊。導致過度開發了玉龍雪山以及古城納西族文化,其結果是每年幾百萬的游客白天上玉龍雪山景區,晚上逛麗江古城。這種狀況,給麗江旅游業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首先,游客過于集中于玉龍雪山和麗江古城,造成了對環境的極大破壞。導致景區生態環境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超負荷接待游客。一個風景地,如果突破經過合理計算的生態環境容量,就會產生巨大的環境壓力,進而會造成生態環境失衡,生態失衡反過來又會威脅人類自身的生態基礎。圖2為近年來游客游覽玉龍雪山人數情況(根據歷年麗江年鑒得出,其中2010年由于玉龍雪山索道技改停運,數據暫缺)。三、麗江旅游業發展的隱憂在麗江旅游業取得輝煌成果的表象下面,隱藏著不少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回顧麗江旅游業十余年的發展,走的基本上是資本運營的路子。如引進深圳能量事業公司改制麗江市歌舞團而打造的麗水金沙,云南昆明鼎業公司開發束河古鎮以及玉龍雪山景區與張藝謀合作的印象麗江等。資本的運作講求經濟回報,一般都集中在雪山景區與古城周邊。導致過度開發了玉龍雪山以及古城納西族文化,其結果是每年幾百萬的游客白天上玉龍雪山景區,晚上逛麗江古城。這種狀況,給麗江旅游業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
首先,游客過于集中于玉龍雪山和麗江古城,造成了對環境的極大破壞。導致景區生態環境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超負荷接待游客。一個風景地,如果突破經過合理計算的生態環境容量,就會產生巨大的環境壓力,進而會造成生態環境失衡,生態失衡反過來又會威脅人類自身的生態基礎。圖2為近年來游客游覽玉龍雪山人數情況(根據歷年麗江年鑒得出,其中2010年由于玉龍雪山索道技改停運,數據暫缺)。從上圖可以看出,2009年,每天登上玉龍雪山上冰川公園的人數達到了6356人次/天,對景區內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目前玉龍雪山原有的19條冰川僅剩15條,總面積也由原來的11.61平方公里減至8.5平方公里。隨著冰川的大面積萎縮,也影響到了整個麗江壩子的生態環境。1995年玉龍雪山甘海子區域的地下水位為65米,而到2009年,地下水位為106米。嚴重影響了麗江壩區的供水狀況。而對比古城的開發,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大量外來商人入住古城開辦客棧,在僅3.8平方公里的古城,有營業執照的就有800余家,而無照經營的也有200家左右,計有1,000家。若按每家20個標間算,則有20,000個標間,一年中平均入住率為50%,則每天有20,000游客擁擠在這小小的古城里。其次,以古城市區為核心的旅游不均衡發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麗江旅游的品質和檔次,損害了其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同時也使得城鄉收入差距懸殊,影響其發展后勁。不均衡發展模式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其發展過程中采用的戰略之一,好處是可以集中有限的資源,發揮規模效益,以取得更好的回報。但這種戰略只能是在初期應用,在取得一定的效益后,應該轉向均衡發展,以利于持續的發展后勁的培育。
從中可以看出,游客與古城市區人口數之比從30倍增加到接近60倍,且這一趨勢還在上升。游客的持續大規模增加推動了古城商業化的過度發展,據古城管理局的統計,僅有6,000多住戶的古城,商鋪就有近1,200戶。而在古城水車入口至四方街的西河兩邊,已發展成為燈紅酒綠的酒吧一條街。由于這種過密的商業化,在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派官員到麗江考察,以確定是否該給麗江的世界文化遺產亮黃牌警告。同時,由于集中開發古城及其所在的市區,造成了一種資源使用上的擠出效應。有限的資源被用在市區,用來打造國際旅游精品城市,相應對周邊鄉鎮和農村地區投入不足。在發展中,城區居民獲益較大,周邊居民則難以有很多機會參與其中。圖4為麗江市的城鄉居民收入情況。(根據歷年麗江統計年鑒整理得出)。從中可以看出,城鄉收入比2006最高,2007至2008年維持在5.6倍左右,2009后由于鄉村收入有所增加而使得收入比有所下降。麗江以市區為重點的,優先發展旅游業的不均衡發展戰略雖然使得城區居民獲得較多的收益,但擠出了可以用于發展廣大鄉鎮及農村的資源,在發展初期這種戰略是可行的,但長期下去,如果不轉向全面發展戰略,將會不利于其發展后勁的培育,而僅僅依靠市區脆弱的旅游業也將是危險的。第三,外地商人大量涌入古城,造成原居民空巢現象嚴重;同時,與外來的投資商人和導游相比,本地居民并沒有獲得相當的利益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