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識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于偉峰 趙世英 單位:河北工業(yè)大學
“通識教育”有利于彌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封閉性帶來的弊端
“教化是生活的一種形式,其支柱乃是精神之修養(yǎng)和思想的能力,其范圍乃是一種成系統(tǒng)的認識。”這證明了只靠灌輸去實現(xiàn)大學生全面和諧的價值觀是不可能的。“通識教育”是一種啟心智、開視聽的課程教育。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認知,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敏銳的洞察力、辨別力、選擇力和判斷力。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帶有明顯的封閉性,使其在學生價值信仰和道德人格方面的培養(yǎng)顯得相當乏力。而“通識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施正好可以克服由封閉性帶來的不利影響,開放式和多元化教育內(nèi)容的實施,可以有效喚醒學生的主體自覺。因此“通識教育”為傳統(tǒng)的德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但是“通識教育”必須有合理的價值引導,否則容易造成不穩(wěn)定和混亂,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因此“通識教育”在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需要一種主流價值取向的引導。這就需要高校必須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chǔ)”“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課程體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識教育”有利于彌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觀教育的不足
全球化帶來的多元文化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出現(xiàn)不和諧和不穩(wěn)定。因此,對多樣文化、多樣文明、多樣價值觀進行有效的梳理和介紹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育所擔負的主要責任,幫助大學生掌握主流價值觀導向,使大學生的價值更加全面,自覺順應時代潮流。因而必須設置一種提高人的價值自覺的課程模式。要提高人的價值自覺程度高,我們才有真正把握自己時代先進的價值觀的可能性。先進的價值觀在任何時代,一定是合乎時代和歷史潮流的,與同時代的任何價值觀相比這種先進價值觀的理性水平都會高一些。而人的自覺性的核心就是人的理性。自覺程度越高,理性程度也就越高,其價值觀也更為合理和先進。
在知識經(jīng)濟和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價值自覺我們要如何提高呢?這就需要調(diào)整價值追求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缺少的就是這種提高人的價值自覺的課程模式。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兩課”模式。“兩課”教育包括了基本的“三觀”教育和政治素質(zhì)、思想道德素質(zhì)、審美觀素質(zhì)等繁多的內(nèi)容。這樣的課程模式很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而“通識教育”的引進可以克服這種弊端。
深入、廣泛的社會、人文和自然基本知識的教育被“通識教育”包含,重視對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傳播和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自身思想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的理智和感情都得到發(fā)展,造就全面發(fā)展和自由和諧的人。此種教育模式對完善學生的智能結(jié)構(gòu)、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他們和諧全面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識教育”是一種啟心智、開視聽的教育模式,與提高人的理性和價值自覺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