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健康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張秀琴 單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心理系 青海民族大學
西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社會要求高、家長期望高、個人成才欲望強烈。但由于心理發展處于尚未成熟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加之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心理比較脆弱、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定,心理失衡常常發生,是心理障礙高發易發群體。有關研究表明,國內外大學生心理素質及心理健康狀況都不容樂觀。我國大學生心理疾患的患病率報道不一,大致范圍在10%~30%之間,多數為15%左右。國外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類型主要是抑郁、緊張、焦慮、適應性反應及孤獨。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隨性別、年級、專業、地區、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心理問題有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強迫、偏執和精神疾病等幾個方面。對于不同民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有人認為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與漢族大學生相近,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等。而在某些癥狀方面與漢族大學生有差別,這與文化背景等因素有關。在西部高校有許多學生在家鄉中學都是佼佼者,他們常常肩負著建設家鄉的歷史使命,當他們來到了大學時“變得”很普通,發現自己和其他同學之間的距離太大而出現了自卑和自強矛盾的心態;也有許多學生因經濟困難和尷尬而背上很重的包袱,導致在人際交往中的困難。西部高校大學生在經濟、學習、見識、經歷等方面有太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對好多學生是很大的挑戰和考驗,地域、民族的文化差異對西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不少學生適應文化差異的能力不足而妨礙了他們的發展和成長,所以在教育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現狀和特點,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大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大學生為民族地區發展作出貢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的思考
轉變思想觀念,正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順利開展此項工作的前提條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定位和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的認識,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編制、人員、機構和內容。如果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在少數“問題學生”的幫助上,就會是當學生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學生自殺時才感覺到有抓的必要,而平時沒有把心理健康作為學校一項日常工作來發展,不僅難以加大對本項工作的投入和建設,而且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西部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隊伍力量不足,專業水平不夠,各學校幾乎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劃到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疇。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雖然很多高校日益認識到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在大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方法不當,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投入少,難操作、措施難到位等,導致近幾年高校學生心理疾病問題出現的比例在不斷增大。學校如果對此項工作認識不到位,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中,必然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難以收到實效。
學校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在完善和發展現代教育的層面上,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建設,形成領導重視、政策保證、部門支持和中心執行的工作機制。例如成立由校領導擔任組長、各個院系負責學生工作的領導作為成員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直接領導和負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規劃中,明確規定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和內容,根據形勢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在學校資源、資金和人員的配置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例如配置心理咨詢室,劃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項經費,購買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和資料,引進心理學專業人才,增設專職心理教師編制等等,只有采取這些措施才能在政策上保證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在實踐中切實推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統籌作用,它應是學校結構中的一個心理教學、咨詢服務和教育科研相結合的機構,負責統籌、規劃和實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位成承擔心理教學、心理咨詢、專業培訓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單位,配置專業人員、經費和工作條件等,具體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
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中,從制度上保證此項工作的有序及有效學校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在完善和發展現代教育的層面上,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建設,形成領導重視、政策保證、部門支持和中心執行的工作機制。例如青海民族大學成立了由主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組長、學校各職能部門、各個院系負責學生工作的領導作為成員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小組直接領導和負責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規劃中,明確規定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和內容,根據形勢需要和學校實際情況,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在學校資源、資金和人員的配置方面給予支持,從制度上保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開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層次網絡結構,設置專業教師隊伍和編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層次網絡結構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輔導員、學生心理委員、學生社團四部分組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最高機構,統管后幾個組成部分,負責組織和規劃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方向和提供專業技術保障。青海民族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目前有多名專兼職教師,均為心理學專業教師或有咨詢師資格的教師,并通過有關項目參加過國內的各類專項培訓;院系輔導員在貫徹中心的指示下,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和活動,處理在具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并向中心匯報;輔導員是中心與學生中間的一座橋梁,除了及時處理學生中暴露出的問題外,還要與其他班級輔導員互通有無,并定期進行專業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學生心理委員由中心的教師負責進行正規的心理學專業培訓,由于他們與其他學生零距離接觸,能直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在遇到問題時需要進行及時的處理;學生社團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工作平臺,是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主要幫助中心組織各類心理講座、培訓和多彩的社團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利用報紙、刊物、墻報、講座、電影、電臺、網站等宣傳媒體開展豐富生動的宣傳活動,營造關注心理健康問題的良好氛圍。學校通過定期舉辦心理知識講座、向學生發放心理知識資料、舉行主題演講比賽和心理劇編寫演出等,吸引學生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