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畜牧業論文
本文作者:王廣銀 單位:德州學院農學系
加快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的思路和建議
推進適度規模化、標準化飼養,培育科技型畜牧龍頭企業推進適度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是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和畜產品質量的核心,是實現畜禽產品優質、安全、高效的重要手段。加大科技型畜牧龍頭企業的培育力度,通過建設穩固的產業基地、拓展銷售市場、發展深加工等途徑,使小規模、分散飼養與大市場進行有效連接,使養殖從業者在加工和流通等諸多領域得到收益,形成畜牧業的良性循環。畜牧業適度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是解決目前小規模生產模式導致產品質量不穩、投入不足、產業化水平低、品牌優勢不明顯、無序競爭等問題的可行途徑[3]。建立完善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保障食品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應按照畜產品安全管理規律建立動物檢疫檢驗機構、行業組織檢疫檢驗協會、企業質量安全自律體系以及出入境檢疫檢驗體系,這些機構應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發揮其執法、監督、檢查職責,使畜產品的生產、銷售與消費置于嚴密的監控中,實現“從生產到餐桌”的全程控制與管理,確保畜產品的質量安全[4]。同時,要建立畜產品安全快速警報體系,專門應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危機的防范與補救問題。在日常管理中,相關部門應對屠宰場、規模養殖場、飼料生產經營等企業進行動物源性食品的獸藥殘留、飼料和畜產品違禁添加物等的檢測工作,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加大對涉及畜產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和責任人的懲罰力度,健全畜產品生產許可證、產(成)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畜產品的強制召回制度,從源頭上鏟除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滋長的土壤,切實解決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和病死畜的危害,有效保障畜產品的質量安全[5]。
走生態畜牧業之路,提高畜產品質量、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大量固體廢棄物、廢水和惡臭氣體,已逐漸成為廣大社區污染的主要來源,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的生活,使新農村的生態環境建設面臨嚴峻挑戰[6]。在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進程中,應重視環境保護,將養殖業中的生態保護列入最基本的質量標準控制之中,對養殖場地、禽畜糞便的處理、畜產品廢棄物、病死畜禽的無公害化處理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降低各種畜禽病菌的滋生與傳播概率,以免危害人類安全。因此,應盡早實施生態畜牧業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保護好生態環境,確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7-8]。大力發展現代參與式畜牧業現代參與式畜牧業是一種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現代畜牧業經營方式,即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使消費者共同參與畜牧業生產、加工、管理、投資和營銷等過程,與畜牧從業者結成緊密的聯結關系。現代參與式畜牧業主要針對工業化時代畜牧業生產中大量使用違禁原料帶來的畜產品污染問題,以及現代都市文明遠離大自然和高度緊張的生活節奏所帶來的各種“城市病”,消費者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變被動接受畜牧業為主動參與畜牧業,既可保證獲得安全優質的畜產品,同時又找到了治療“城市病”的有效方式[9]。現代參與式畜牧業包括生態畜牧業、觀光休閑畜牧業與文化畜牧業。畜牧業經營者向參與者提供體驗畜牧生產和鄉村生活的服務,提供休閑旅游的場所,積極展示國內外優質畜禽品種,并使之得到現代畜牧業科技成果帶給人們精神和物質上的極大滿足。
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可行的新型養殖合作模式
新型養殖合作主要模式———養殖小區養殖小區是在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環境下,符合現代畜牧業養殖規律且易于被接受的主要合作模式,它取代了傳統落后的分散養殖,實現了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養殖小區模式將原來分散經營的養殖戶組織起來,把生產同類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的相關環節組織起來,把千家萬戶的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市場對接起來。養殖小區的建設可以滿足發展現代畜牧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10]。股份制運作模式,提升產業水平股份制養殖模式即畜禽散養戶以畜禽、設備、勞力、資金等形式,加入養殖公司的股份經營管理,由公司統一提供技術培訓及市場供需信息的方式與股東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共同體。公司負責向股東提供品種認定、畜禽防疫、疾病防治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幫助,調動股東養殖的積極性。公司各股東也可以原經營項目為主,管理經營自己承包的核算單位,采用融情、理、法于一體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原來的養殖、市場、技術等資源優勢,充分調動每位股東的積極性,增強股東的責任感,促進股份制公司的發展壯大,提升畜牧業的產業化水平。采取集中寄養模式,實行公司化運作以規模化養殖企業為龍頭組建核心公司,畜禽所有者將畜禽寄養于公司,畜禽所有者也可以公司員工的身份并納入公司的管理,其場地、設備等原有生產資料若能達到標準要求,公司原則上應優先租賃。公司與畜禽所有者之間簽訂“統一人員管理、統一配送種苗、統一配送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疾病防控”的“五統一”寄養協議,公司將畜禽所有者應獲份額的養殖利潤和場地、設備租賃等費用實行按時分配。該模式有利于推進現代畜牧業的公司化經營,讓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落到實處。
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進程中的風險防范
保護養殖者的合法權益,穩步推進新型畜牧養殖業進程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作為保障,要從維護養殖者的切身利益出發,讓養殖者參與有關政策的制定,在履行中監督政策的執行。要著力打造統籌城鄉發展的寬松環境,建立養殖者廣泛參與和監督的機制[11],打通政府政策傳遞和基層民意表達的途徑,讓統籌城鄉的政策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切實保護廣大畜牧從業者的合法權益,穩步推進新型畜牧養殖業的進程。轉變畜牧業發展觀念,積極規避養殖風險從“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中得到的深刻教訓是:應轉變畜牧業的發展觀念,樹立為消費者著想和行業健康發展的全局觀念。在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進程中,應實現由傳統型畜牧業向生態型畜牧業的轉變、由傳統型畜產品向生態型畜產品的轉變。建立切實可行的畜產品安全追溯制度,便于廣大消費者進行監督,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氛圍[12]。畜牧從業者要增強風險意識,不斷強化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提高對市場行情預判的準確性和養殖風險的應對能力,正確認識市場規律,積極規避風險,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13]。養殖業主應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行情變化,當風險來臨時,不必過度緊張,要對整個養殖過程的每個環節進行認真的分析與總結,進一步加強飼養管理。更為重要的是,要借助統籌城鄉發展的契機,參與到新型畜牧養殖的產業化隊伍中來,共同延長畜牧養殖的產業鏈條,盡最大可能來規避養殖風險,實現畜牧業健康、持續的發展。畜牧業規模化生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畜牧業規模化是指采用工業化思路謀劃畜牧業,擴大畜牧業生產規模,通過工業的連續生產工藝來提高畜牧業的產出效率。在畜牧業中采用工業化生產技術一定要符合不同禽畜生產過程的生物學規律,不可隨意擴大規模化程度。由于過度的規模化養殖中畜禽數量多、密度高,如有個別畜禽發病,則會迅速導致群體感染,加之反應時間短、應對難度大,群體一旦發病則極不容易控制。同時,規模化飼養可導致疫病交叉感染,飼養密度過高會導致畜禽抵抗力下降,加快了疫病的傳播進程,造成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潛在風險[14]。因此,在統籌城鄉發展進程中構建新型畜牧養殖業,應該遵循自然和生物學規律,積極、穩妥地推進畜牧業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