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師德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李琳 單位:吉林機電工程學校
教師的“紅與專”內涵及其意義
“專”:指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等業務水平,即淵博知識和獨到的見解以及精湛的技能;“紅”:指教師能否敬業、恪盡職守,是教師在所從事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工作效果,是對教師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紅與專、德與才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師德高尚,方能刻苦鉆研、不斷創新,否則即使學識高、專業強,也會迷失方向。師德師風,它對學生的影響十分重大,對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與培養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師德成為潛在的、長期的、無法取代的教育力量作用于學生?!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是師德建設,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師德建設決定了教師能否很好地承擔起培育社會人才、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重任。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特點和教師“紅與專”“德與才”方面存在的問題
經歷過一定歷練的老教師接近退休或已退休。青年教師的比例高。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自身驕縱,依賴性強,缺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很難在教學和教育工作中率先垂范,而且給學生造成了負面的影響。“紅”“德”削弱現象嚴重。由于市場經濟中某些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影響,使得部分教師的思想信念逐漸淡薄,重索取,輕奉獻,缺乏敬業愛崗精神,對教育工作敷衍了事,雖然是手持學士、碩士文憑,但是教學中不認真備課,照本宣科或隨意找個PPT照屏宣科,很少或不與學生交流;有的專業能力比較強的教師主要精力在外攬私活、賺外快上,而對教學得過且過,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有的班主任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缺乏細致、耐心的教育與引導,甚至自身素質不高,對學生沒有感召力,導致班級管理差、班級風氣不正、違紀現象屢有發生。還有的教師收受學生或家長財物,嚴重影響了學生心目中教師應有的良好形象。
加強師德建設轉變“師德”削弱現象的對策
充分認識師德建設的意義。加強師德建設的認識與組織領導。一所學??梢詻]有優越的辦學條件,也可以沒有良好的辦學環境,甚至可以沒有優秀的學苗。但是唯獨不能沒有一批“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教師。優秀的教師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被動為主動,化平凡為卓越。比如,抗戰期間清華、北大、南開等幾所大學為躲避戰亂遷往大西南聯合辦學,史稱“西南聯大”。辦學條件非但不能和當下的中國末流大學相比,而且連現在的一所縣城中學都不如,但是學校教師陣容卻令人瞠目結舌,朱光潛、聞一多、錢鐘書、吳晗、費孝通、沈從文、華羅庚、周培源等,這些老師既有廣搏精深的學識修養,更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個個可稱得上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有了他們,西南聯大在艱苦的八年抗戰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辦學成績:培養了7位兩彈元勛,171位兩院院士,更值得驕傲的是,培養了楊振寧、李正道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實踐證明:學校辦得好,靠的是一支師德高尚、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陶行知先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壞了,縱然是你有學問和能力,又有何用?”由此可見,師德是立教之本,正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教師使命的特定性,所以時代與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水準就高于其它行業。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是莘莘學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教師隊伍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它的道德水準高低將與民族的存亡、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可以說,沒有教師的高素質,便沒有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應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與時代同步,鑄造不朽師魂。創新師德建設的方法與途徑。強化師德實踐,樹立正確師德導向,施以科學手段。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教師[2005]1號)指出了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總提要求和主要任務是“以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力行師德規范,強化師德教育,優化制度環境,不斷提高師德水平,造就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3]遵循文件精神,堅持對教師全面建設的原則,既要強化專業技能,更要重視師德建設。師德修養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學校要及時根據上級的文件和精神常抓不懈,制定相應的措施(他律)加強師德建設,教師應在教育實踐中不懈努力(自律),學習師德相關理論,學習身邊師德楷模,不斷提高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把個人修養與學校的培訓及師德制度相統一,使他律與自律密切結合。正確處理好師德、教學和科研三者的關系,做人、做事、做學問并舉,做到又紅又專、德才兼備。
創新師德教育形式、內容、途徑。采取豐富多彩的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如報告會、座談會、談心式,充分運用廣播、校園網等校園媒體加強師德宣傳,著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師德建設潛移默化地入耳、入腦,內容要聯系實際,以感人事例、與時俱進的新理念使教師能夠且愿意接受。要采取多種途徑,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師德教育。比如,領導對教師層面的、教師對教師層面的,采取有計劃、有目標地讓德高望重的教師進行談心、溝通等形式進行師德教育,還應挖掘在校生、畢業生及家長、畢業生所去企業反饋信息等教育資源,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通過學習多形式、多途徑和與時俱進的內容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使師德建設不但成為教師的思想意識,更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動,營造上進、創新、奉獻、有追求的良好教風、校風。加強師德實踐活動。行之有效的師德實踐活動能夠營造一種講師德、重師德、塑師德的校園氛圍。首先,校領導的重視是至關重要的,領導帶頭講師德,熱心誠懇對群眾,求真奉獻對學校,嚴于利己,以身作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體教師會因此而感動,對師德建設有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次,以模范事例樹立師德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就事論事,某一方面事情做得好,有表率作用,就可以給予表揚和宣傳,使教師明確,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要求教師有堅強的教師道德意志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校園、在身邊有師德高尚的教師,學校提倡和重視師德修養;教師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熱愛學生、立足本職、教書育人等師德素質。建立健全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