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師德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朱興艷 單位: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
發揮教師考核機制的導向作用
教書育人是教師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念變得多元化,部分教師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不同的理解,有的教師僅僅把它看作一份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責任感;有的教師工作態度不端正,上課遲到早退,隨意調課;有的教師把本職工作當成“副業”,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做生意賺錢上;有的教師則忽視個人修養對學生“身教”的重要作用,課上課下表現不同;有的教師標榜思想“自由”與“解放”,散布不成熟的、甚至是錯誤的言論,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的形成造成負面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需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用來對教師的師德進行考核。指標體系必須客觀、公正地反映和涵蓋師德要求。同時,學校應當成立相應的機構,根據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標準,建立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組織評價相結合的師德考評機制。要將師德考核結果與教師的學習進修、職務晉升、出國深造、職稱評定、考核評優等直接掛鉤。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借鑒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教師職務聘任制度,采取定期聘任與終身聘任相結合的方式,推行聘任制,試行合同管理,要堅持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嚴格考核、合同管理、優勝劣汰、合理流動的原則。
創新師德教育的內涵和方式
隨著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和要求也在不斷豐富和擴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觀念,引導和督促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個人素質,并使其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汲取知識,優化知識結構,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能和方法,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養成。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研究新時代給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師德教育在新的環境下有何特點和規律?如何進一步提高師德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以河源市職業技術學校為例,學校在校園網設置了專門的師德論壇,建立了師德QQ群,由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名師”、“河源市師德標兵”榮譽稱號的教師擔任論壇版主、QQ群主。版主或群主定期收集各種最新的師德教育信息,并將其發布到網上,圍繞其展開各種專題研討。參與研討的教師通過交流、體會、反思等環節形成思考,由版主或群主將其中有新意、有見地的優秀言論或文章遴選出來,放在置頂的位置,供其他教師參考。并將優秀言論結集成冊印發,此舉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師德建設中,要結合教師自身道德成長與發展的特點,加強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使他們逐步適應新時代教師角色的要求與變化。
以教師為本,加強人文關懷
首先要從關愛教師的成長出發,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師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立平等、寬松的工作環境,從而使教師的個人發展成就得以滿足,對個人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其次,實行民主管理,合理地對教師進行控制、監督、制約。教師不應該只是政策的被動接受者,還應當是學校各項政策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學校應當給予教師參與制定相關政策、制度的權利。這樣既可以使政策更具現實性,還可以營造民主氛圍,從而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學校要充分考慮物質與精神、長期與短期、團隊與個人、正向與負向的各種激勵因素,激發并真正地調動所有教師追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欲望,以個人的成長促進教師整體的發展,進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第四,要注意處理好教育教學中的特殊事件。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信息時代,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信息優勢正在逐漸減少。教師對學生的說服力、影響力在減小,尤其是面對中職學生這樣一種特殊的教育對象。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特殊事件。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必須尊重教師的付出,理性看待教師的教育教學,從教師與學生的各個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事件,盡可能地讓這些特殊事件得到圓滿的解決。此外,教師的身心健康水平不僅影響著教師個人的生活與成長,而且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把對教師的關懷體現于教育教學工作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教師的具體特點,全過程、多方位地進行人文關懷。
以校園文化促進師德建設
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體現。實踐證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加強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師德建設,能夠有效地改變教師的精神風貌,促進良好學風和校風的形成,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形成積極健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文化風格與氛圍,凝練出具有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尊重科學、樂于奉獻的學校精神與學校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師德建設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要將教師放到校園文化建設主力軍和主人翁的地位,不斷創新、不懈努力,以師生文化活動為主體,以營造育人環境為目標,以教師高尚的人格、品德、素質、行為來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養成和提高,促進學校管理向科學、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當然,以校園文化建設促師德教育必須要由“外學”與“內省”相結合。學??赏ㄟ^師德培訓、學習典型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強化教師與教學、生活的聯系,加強教師對師德教育的認識,并通過這些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反思自身道德實踐的能力,引導教師在自己的生活和教育實踐中不斷思考,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這樣的反思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教師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更好地搞好師德建設。
結束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通過持之以恒的師德建設,促使廣大教職工降低和消除職業倦怠,不斷增強“敬業愛生、為人師表”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工作水平,才能促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科學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