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機械安全論文
作者:涂志強 單位: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
法規制度安排農機安全屬于社會管理范疇,而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之一是規范社會行為,規范社會行為客觀要求加強法規制度建設。2003年10月28日,國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范了上道路行駛拖拉機的行為,并法律授權農業(農業機械)主管部門行使有關管理職權。2004年6月25日,國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范了農機產品質量、維修、使用和安全宣傳、教育、管理等行為。2009年9月7日,國家公布《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建立健全了農業機械生產、銷售、維修、使用操作、事故處理、監督管理等制度。農業部相繼公布了有關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安全管理配套規章及業務規范性文件。全國有28個省(區、市)公布或修訂了農機管理或監理地方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同時在技術規范方面還公布了有關農業機械安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全國農機安全生產制度及技術標準的實施,維護了農業機械經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保障了農機安全生產。
組織建設安排2010年底,全國共有縣級以上農機安全監理機構2901個,省、地、縣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參公管理比例分別達到83%、66%和31.9%,縣以上農機安全監理人員近35萬人。一些地方采取在縣級以下設立農機安全監理派出機構,在鄉鎮、村設立農機安全監理員或農機安全協管員等形式,延伸了農機安全監理基礎網絡。全國已基本形成了部、省、市、縣、鄉、村6級農機安全監理體系,有專(兼)職農機安全管理人員11萬多人,在組織上保障了法律和行政法規賦予農機化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的履行,并為農機安全實施社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社會機制安排社會管理涉及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需要政府重視、部門支持和社會組織的參與。2006年,農業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活動的通知》,各地積極響應并組織開展創建活動,把農機安全監理工作融入地方政府工作之中,形成了“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一是積極推行農機安全監理業務規范化建設,公開辦事依據、業務程序,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二是大力開展安全宣傳教育,著力增強農民和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營造良好的農機安全生產氛圍。三是組織開展農機執法、專項治理行動,加強與公安、安監等部門配合,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加大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切實搞好農機事故預防。目前創建扎實推進并取得了實效,“平安農機”示范縣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積極探索并構建了適合農民、農業、農村實際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大了對農機安全生產投入,充分調動了基層組織和廣大農民參與促進了農機安全生產的積極性,發揮了創建示范帶動作用,成為基層農業機械化工作的主要抓手之一。
技術體系安排2007年農業部將“全國農機監理信息系統”納入了國家“金農”工程建設內容,逐步建立全國農業機械登記、農業機械駕駛人員、農機事故、農機安全監理體系管理四大基礎數據信息庫和全國統一的應用平臺,以信息化促進農機安全監理業務規范化建設。全國有1/3的省(市)建設了區域農機監理信息網絡,實現了農機監理系統網上辦理業務。2009年農業部實施了《移動式拖拉機安全檢測裝備項目》,為全國100個基層農機安全監理機構配備了移動式拖拉機檢測設備。在項目建設的示范帶動下,全國已有北京、山西等20個省區市在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下,啟動實施了地方的農機安全監理設施裝備建設項目。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將農機安全監理裝備納入了建設內容,2010年已先期啟動了600個糧食產量大縣。農機安全監理裝備技術與信息化建設的體系的初步形成,為農機安全社會服務提供了支撐、搭建了平臺,有利于提高了農機安全監理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農機安全監理主要功能分析
安全生產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把安全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2012年中央1號文件再一次提出“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要求,這些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機安全生產的高度重視。我國農業機械主要由農民個人擁有為主,量大、面廣,涉及農村千家萬戶,流動、分散,貫穿于農業生產、流通等產業整個過程。目前,我國農業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農業機械化正處于快速發展推進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也是農機事故易發期,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提,加強安全監督管理,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因此,在新的發展階段,面對社會管理新形勢、新要求,正確分析農機安全監理主要功能,有利于進一步深化農機安全監理改革,面向社會需求定位,從技術上強化服務,更好地履行農機安全社會管理職責和公共服務要求。
1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發生,保障安全促進發展發展本身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不同的發展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其發展的量和質、深度和廣度是不相同的。科學發展觀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其中包括安全發展這個基本要素。安全與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安全生產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安全能減損,保護生產力,安全出效益,發展生產力,安全生產意義重大。農機安全監理承擔著農機安全監督管理的重任,保障農機安全生產、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是農機安全監理第一要務。因此,應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貫徹實施好黨和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履行好職責任務,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效率性、責任性的依法行政執法原則,執行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的行政執法要求,確保法律法規正確實施,使農業機械化更加發展、農民生命財產更加安全、農民生產生活更加殷實、農村社會更加和諧。
2提供農機安全公共服務,推進農機安全社會管理社會管理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在加強農機事故預防和控制過程中,研究和運用社會管理的理念和知識,結合實際創新農機安全監理方式方法,有效維護農機作業秩序和各方正當權益,加強事故應急處理,化解社會矛盾,提高行政執法效果和公共服務水平,是農機安全監理在新時期新階段所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目前,農機安全監理在服務方面還相對滯后,如農機安全監理辦理牌證業務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傳統的等業務上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法牌證率、檢驗率和持證率,無牌無證農業機械造成的農機事故時有發生。因此,應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在依法加強安全監理的同時,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務。特別是針對農機作業服務市場特點和農民的需求,從方便農民、服務農民出發,創新服務方式方法,以服務提升監理水平,讓農民在接受監督管理得到方便的服務,自覺增強安全法制觀念,減少農機事故發生,充分享受現代農業工具帶來的安全發展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