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村教育論文
作者:李思康 單位:四川大學軟件學院
一人教多科一個老師任教多門課程的情況在我國農村小學中尤為常見。這個老師同時教授數學、語文、自然、音樂等多門課程,甚至有的小學出現一個老師包攬全部課程的現象。這樣的老師用教數學的手法去教語文,用教自然的思路去教音樂,迫使學生們反復接受同樣的教學手法和思路,提不起興趣。同時,由于教師所教范圍之廣,使得他們知識的更新換代較慢,不容易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只顧教書不顧教好書,進而導致了農村學校進入教育質量低下的不良循環。
優質師資流失目前,我國城鎮教員充足而農村教員短缺,這一點從我國師范類畢業生的擇業情況就可以體現。那些具有中小學教師資格的畢業生大多優先選擇在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的學校就業,然后是鄉鎮學校,最后才是農村學校。即使是在農村就業的教師也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向城鎮學校流動。優質的農村教師往往呈現單向流動的趨勢:從偏遠落后的農村流向經濟發達的城市。這使得學校中人心不定,有些教師對于教學工作心不在焉,甚至搞起了與教學毫不相關的副業。
新教師補充困難即便是在當下教育類學生就業困難且廣大農村學校又缺乏教師的情況下,大多數畢業生仍不愿去農村任教。由于農村學校管理水平不高,學校中不思進取之風蔓延,使得部分師范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和規劃感到迷茫和擔憂,促使了他們離開農村向發達城市流動。同時,畢業生越來越講究投資、回報比,而農村學校提供待遇普遍偏低,不能滿足他們對物質、精神的需要。
現有措施—通過實施“頂崗實習”緩解農村中小學教師短缺現象和提高師資質量“頂崗實習”,又稱“實習支教”。它針對現階段我國農村師資“量少質差”的現狀,安排師范生深入農村學校,頂替部分教師崗位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實習。它可以緩解農村中小學師資困境,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長遠地解決農村師資短缺的問題。
首先,“頂崗實習”可以緩解和改善農村學校的師資困境。補充進來的新老師擁有豐富的專業儲備和新穎的教學手法,不僅打開了農村教師的視野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被頂替下來的農村教師有機會參加各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和加強我國農村師資力量,達到提高農村教師教學質量的目的。
其次,“頂崗實習”可以加強師范生的教學實戰能力,為向農村輸入更多合格的優質師資打下基礎。通過長達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師范生們有更多的機會靈活地運用在校期間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另外,“頂崗實習”可以使實習生們熟悉農村,加深對農村教育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為農村教育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意志和決心,培養他們為基層教育事業服務的使命感,進而達到長久地為農村地區輸送優秀教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目的。
進一步解決農村師資困境的建議—實行積極的政策吸引優秀師資力量一些教師不愿意到農村任教主要是因為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艱苦,在農村任教限制了他們的職業發展。可以通過出臺一系列新的政策,適當地照顧農村教師,可以有效妥善地解決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首先,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出臺一些保障性的措施,例如使用多種途徑保證農村學教和教師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保證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出來參加培訓以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保障他們醫療保險,免費住房等福利。也可以將農村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從而鼓勵優秀教師深入農村執教。
其次,可以出臺一些限制性的政策,以規定的形式派遣更多合格教師到農村任教。可以規定師范類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和已經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都要在農村學校任教一定的時間,而達到這個要求可以被作為招聘、評職稱乃至獲得榮譽的必要條件。最后,對于那些長期堅守在農村中小學一線教書的教師,應給予一定的補償和獎勵。設立專項政府津貼,切實地給每一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上的補助。同時,對于那些始終堅守在農村教學一線的老師應給予獲得榮譽、評職稱的方面的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