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政務論文
本文作者:韋百興 單位:廣西民政研究所
廣西民政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
民政部門作為直接面向困難群眾的政府職能部門,在保障民生、維護穩定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時,以推進電子政務為手段,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務群眾,發揮民政部門“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困”的基礎職能作用,顯得尤為必要。廣西民政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取得較大發展,為電子政務深入推行打下堅實基礎。基礎設施建設有保障自治區級民政部門建立起集防靜電屏蔽系統、防雷系統、消防報警系統、空調系統等為一體的現代化機房。包括有服務器、核心路由器、多臺交換機、光纖存儲、不間斷電源UPS等設備,采用雙機熱備集群、入侵檢測、防火墻等多級安全手段,有效屏蔽各類安全隱患、抵御各種網絡攻擊,保障系統安全運行,政務信息共享。政務專網實現與黨委、政府有效連接。政務外網,與民政廣域網以專線互聯。區民政部門內部局域網實現文件內部傳輸。
建立起單向廣播式的衛星網絡系統,可以與民政部進行視頻會議連接。低保中心機房于2010年構建完畢,軟硬件設施配套落實,市、縣級網絡建設完成。廣西鄉鎮以上民政部門計算機的配備率為90%、80%以上的縣級民政部門已配備硬件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設備,信息網絡的覆蓋率為36.8%。初步形成以門戶網站為窗口的民政網絡平臺廣西民政網參與民政部集群,能全面、系統、及時、準確的發布各項政務信息,報道工作動態,跟蹤熱點工作,公開辦事程序,網上咨詢等。廳機關各業務軟件運行線路與廳機關日常上網線路分離。全區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依托政務網和公網,上連民政部低保計算機管理中心,下與各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居委會相連接,進入全面錄入信息工作。基礎信息數據庫,主要包括地名數據庫、低保信息數據庫初步搭建完成。2010年建成開通了全區內地居民婚姻登記信息管理系統,覆蓋率達98.4%。實現婚姻登記信息全區聯網。個別市、縣實現辦公自動一體化,20%的市建立了門戶網站。
廣西民政推進電子政務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年來的努力,廣西民政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與全國其他省份、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造成這些差距有如下一些原因:民政人在發展電子政務的認識上還存在不少誤區一種是把電子政務僅僅當做部門的計算機化,不重視軟件的開發和部門業務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計算機系統去模擬傳統的手工政務處理模式,使得很多部門的計算機設備成為高級打字工具,或者成為一種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種是簡單的把電子政務等同于業務上網,以為把一些政策、法規、條例搬上網絡就好了,沒有把傳統的政務工具同網絡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認為民政工作主要還是要靠兢兢業業、靠對服務對象的感情,和計算機信息高新科技聯系不大等等。
基礎信息設施建設落后,發展缺乏統一規劃,也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還未全面完成,網絡的運行速度還很慢,各市、縣的計算機、電信、網絡設施建設普及率不高,尤其在偏遠和落后地區更是如此。重項目,輕應用,“重硬輕軟”的現象依然存在。區廳一級未成立信息中心等機構來進行電子政務、信息化的宏觀規劃,個別市初步建立了電子政務推進機制和機構及一些管理機制,縣級部門成立專門機構的非常少,也沒有固定的專人負責。各地民政部門的定位、職能、規模等方面差異還非常大,在人、財、物等供給方面還比較匱乏。各級民政部門普遍缺乏既熟悉民政業務,又精通計算機信息管理的相關人員。現有的管理體制是分級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在管理上要求的互聯互通、統一管理,兩者相互矛盾,運作起來難度很大。信息化整合度不夠,難以形成一站式的服務平臺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
初步統計,民政業務系統包括有全區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內地居民婚姻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區劃地名地理信息系統、社區居委會管理系統、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信息管理系統、涉外收養管理系統等十幾個系統。其中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內地居民婚姻登記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全區聯網。其它如優撫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通過數字載體(U盤、光盤)形式報送區廳,由區廳通過因特網報送民政部。個別系統,如社區信息登記系統直接通過互聯網連接民政部。諸多系統各自為站,數據間形成相對獨立的信息孤島。系統僅能實現簡單的數據錄入、統計、查詢操作,不能有效匯總,還遠遠達不到網絡共享要求。造成面向公共服務的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共享能力還比較薄弱。網絡、信息資源整合困難很大,無法很好地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民政業務自身的特殊性帶來的困難首先,民政對象的多樣性導致業務系統的分割。民政業務包括民間組織管理、優撫安置、救災、社會救助、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區劃地名、社會福利、社會事務等方面,“沒有專業部門管的,都屬于民政部門”,工作既含有大量的社會整體性活動、需要進行社會管理的社會事務又有民政部門自行管理、自行執掌的民政行政事務。
對象有社會團體、優撫安置軍人、災民、低保對象、社區居民、殘疾人士、流浪人口等。覆蓋面廣,涵蓋各種類型、各種層次。以面向大眾層次來分,有進行婚姻登記的大部分人群,社區居民以及農村居民。以特殊服務人群來分,有低保對象、優撫、殘疾人士等。以上人群各自的需求不同,業務上也不存在交叉之處,具有各自獨立性,關聯度很差。其次,民政業務主要操作在基層,決策部門在省級、部級部門。基層民政設施建設程度極大的限制了系統的有效發揮。基層人員素質大多不高,大多數基層民政業務仍采用傳統的手工操作,耗時費力,數據采集慢。
深入推進民政電子政務的對策
雖然民政系統推行電子政務仍面臨諸多問題,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網絡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為進一步推行電子政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民政基礎的深入建設也為進一步推進電子政務提供良好環境,為“數字”民政打下堅實基礎。再加上有效的策略,必將推進廣西民政電子政務的發展。深化認識,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加快發展民政電子政務成為大勢所趨。作為電子政務發展的依托,必須全面推進信息化發展。而信息化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循序漸進。對民政系統發展電子政務而言,技術上的問題都不是難題,深入推行電子政務的難點在于機制和協調。有了統一的思想指導,可以協調利益沖突,統一標準規范,一體化系統整合資源,就可以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電子政務在整體上才能取得成功。推進民政電子政務對方便日常處理和管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對改善公眾和團體的服務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推動了政民互動和公眾意見表達,創建了新形式和新途徑;通過網站方便公眾和團體實現便捷的業務申請以及結果獲得;而且我們更應該看到,對更好的踐行“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推進民政電子政務建設,不僅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務,更需要提升決策能力,它對決策的前、中、后的保障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