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班主任德育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張學萍 單位:上海食品科技學校
德育發展到今天,其人性化發展方向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的追求,是整個時代的呼喚。眾所周知,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導思想,轉換德育理念是德育進行深層次改革的需要,是我們進行德育改革并要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既然如此,從事德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專家學者們就必須了解現代德育理念的主要特征:以人為本,關懷人的德性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提出了“學會關心”這一理念。該理念的提出體現了教育人性化的走向,預示了教育關懷人的發展的趨勢。
縱觀我國近二十年以來教育理論界的研究成果,許多學者都對主體性教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主體性教育理論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就是因為該理論將傳統教育中一直受忽略的群體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主體性教育理論從關注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訴求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將理論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去。這一切都使得德育人性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我們為何在今天要提倡德育人性化?這得從道德教育的目的談起。道德教育是使人向善,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和諧。德育不是簡單的以上對下的說教,而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它的內容包括許多方面:關于生命真諦的理解、人的情感體驗的分享、人的意志品質的重要性、必要的文化修養等。所有這些德育的內容都體現了德育人性化的必要性。
德育人性化理念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由灌輸走向對話。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從傳統的灌輸走向對話,由單向影響轉為雙向互動。對話體現了師生之間相互平等的關系和相互尊重的地位。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溝通,能夠在相互理解和對真理的共同探索中一起進步和成長。馬丁•布伯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學生鑄造我,我的業績摶塑我。”①這說明了德育影響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向的。按照現代觀念,德育是兩代人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相互理解、相互悅納、相互啟發、共同成長。老師與學生是相互共生的。沒有老師就沒有學生,沒有學生也就沒有老師。專家們以大量詳實的資料證明:在當今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的社會,年長的一代人尤其需要向年輕的一代學習。我們今天的德育形式應當是師生共同成長。
與整體教育相融合。人性化德育理念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德育與各科教學的融合。過去一段時間我國教育界曾有過對德育形式和內容的誤解。認為德育的內容就是思想品德課中需要講的東西,并且在考試中要求學生將之重新呈現出來。對于學生在其他情境下的表現很少關注。許多不是德育課的老師認為對學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他們份內事,而是班主任的職責。這種觀點現在已經受到主流德育思想的批判。“教書育人”這四個字在今天的德育理念看來,“育人”兩字顯得尤為重要。學者們認為,人人都可以是德育工作者。教師要通過教學把教育的文化傳載功能和對人的靈魂教育功能完美結合起來。因為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們的學習過程就是其增長智慧和發展德性的過程。每個教師都在自己的課堂上結合各學科特點,用正確的方式將其中的德育理性于潤物細無聲中傳授給學生。
在人性化德育理念指導下,針對中職學生具體的問題和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進行學生的德育工作:言傳身教。對于孩子們來講,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是教師自身能夠達到他們對學生的要求。作為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首先必須自己做到為人師表,起到模范榜樣作用。這樣,你的德育才有說服力。比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自己首先不可以遲到;要求學生尊老愛幼,教師自己必須是這方面的楷模……反之,如果教師自身言行不一致,會大大削弱對學生德育工作的效果。
用愛澆灌。巴特爾有這樣一句話: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教師在平時的生活細節當中要處處關注、關心學生的一切。比如每天用欣賞的眼神帶給他們一天的問候;他們每取得一點兒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經常到他們的寢室去看看各方面是否有序;到了季節變換的時候,及時提醒孩子們添加衣裳;學生生病了照顧他們;跟他們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和鍛煉;學生犯錯誤了,非常耐心地詢問緣由并注意批評的方式;每上一節課,都選用班級學生的一幅照片設置成電腦桌面;把他們參加各方面活動的場景拍下來在班級集體播放,跟著他們一起回味其中的樂趣……用這樣的愛心澆灌我們的學生,他們必然會健康成長。
寓德于教。道德教育不僅僅是老師的言傳身教,也不僅僅是班會課上的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愛校、愛班、愛同學、愛自己的教育滲透于其中,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引導他們往積極的方向思考發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如,在Thebestandtheworst這篇英文課文(新概念英語2第8課)教學中,筆者嘗試將本學校、本班及同班同學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我們應該以我們學校、我們班而自豪。整個上課過程中,大家情緒飽滿、熱血沸騰,達到了預設的德育和學習目的。
總之,教師在德育人性化的理念指引下,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將會一步一步沿著良性發展的軌道越走越寬,孩子們也將漸漸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從而在將來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