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營養學論文
作者:陳致印 胡一鴻 金晨鐘 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1(略)
2改善食品營養學教學效果的主要措施
2.1改革常規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公選課的學生來自不同的院系,有文科學生,也有理工科學生,基礎水平相差很大。在考慮授課內容時,應充分體現日?;?,用身邊的事例和通俗化的語言去解釋較難理解的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譬如,在講解人怎樣才能健康時,先講解人體健康的“四駕馬車”概念:適當的鍛煉、良好的心態、平衡的膳食與和諧的環境,四者缺一不可。進而討論平時應該怎么鍛煉,有哪些錯誤的鍛煉方式,不良的心態是怎么養成的,怎樣去排除不良的情緒,然后引出什么才是平衡的膳食,要達到膳食的平衡,需要怎么吃,和諧環境要怎么去營造等。在講解維生素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怎么炒蔬菜可減少維生素的損失,以番茄是生吃還是熟炒、口角炎癥如何用維生素治療等的事例,將理論知識融于實際中開展教育,使學生覺得營養知識很有用,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激發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2.2改革常規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食品營養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需要經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理解內容,但傳統的“滿堂灌”授課方式已經遠遠達不到要求。雖然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具有直觀、信息量大的優點,但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沒有根本改變,學生的主動性較差,思維不容易,效果。因此,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首創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9],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PBL教學法是基于現實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側重于問題自身的解決,而是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創新能力以及運用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每一章設置一系列的問題,1周之前布置下去。將班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課后通過互聯網等媒介各自查找資料,獲取相關知識,并相互交流,討論如何運用所獲知識回答問題,使問題得到解決,將研究成果制作成課件,然后每個組選派1人上臺講解,大家提出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其間,教師對學生討論中有爭議或疑問的地方給予評議和指點。這種采用自我評價與比較評價相結合,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團隊合作能力。
2.3豐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傳統的食品營養學教學往往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偏少[10]。尤其作為公共選修課,教師往往只是帶學生參與部分社區衛生工作或參觀食品加工廠、醫院的營養科或營養食堂[11]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有待提高。食品營養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營養實驗一般具有時間長且個案差別大等特點,如“大學生膳食營養質量評價”實驗,需采用“連續3d24h回顧法”,不同的大學生個體差別也較大。采用以驗證性實驗教學的傳統方法,缺少思考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采用開放性的實驗教學,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選1個小組負責人,由學生親自選定實驗課題并附之可行性實驗報告,制訂實驗方案,處理分析方法,由教師來審核該課題的可操作性。教師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幫助,最終學生提交實驗結果和實驗分析,以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將實驗成績納入期終成績,改變了只依靠期末考試成績測評學生能力的現象。
3結語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營養狀況備受全社會的關注。同時,大學校園周邊環境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在高校中進行食品營養教育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食品營養學全校公選課的開展,不僅使食品專業學生受益,還可輻射到其他專業的學生以及家庭、社會的其他成員,許多學生通過學習食品營養學的知識,達到了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同時,通過實施一系列教學改革和方法探索,不僅使學生的知識接受度有較大的提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