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運動損害論文
作者:賀新家 何耀東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1.(略)
2.(略)
2.1(略)
2.2跆拳道選修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分析
2.2.1跆拳道選修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部位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在跆拳道教學中的運動損傷一般發生在下肢,踝關節、膝關節、襠部和下肢肌肉群都是極易發生損傷的部位,而上肢、上體和頭部的損傷相對較少[1]。其中,踝關節最容易出現運動損傷,且損傷類型多為關節扭傷和韌帶拉傷,損傷率達到了將近50%;下肢肌肉群其次,肌肉拉傷和挫傷超的比例超過30%;膝關節的扭傷有三例,襠部挫傷、頭面部擦傷、手指關節擊打傷各有兩例,腰背部肌肉扭傷一例。
2.2.2跆拳道選修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分析。跆拳道教學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與跆拳道運動的技術特點有關,如下肢鞭打、側踹、連踢等進攻性動作發力不正確或發力過猛往往會造成肌肉拉傷,支撐腿踝關節扭傷等,而手部的防護動作不到位和上體的躲閃不及時往往會造成手指關節挫傷、頭面部擦傷等[2];另一方面與被損傷者本身有關,協調性不好、肌肉或關節力量不足,往往會造成技術動作變形、支撐力量不足而造成運動損傷,一般來說,支撐腿踝關節力量不足或鞭打腿發力不正確是最常見的踝關節損傷原因,而準備活動不充分,基本動作不到位則是大腿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此外,跆拳道教學中的運動損傷還與場地器材條件等有關,場地沒有鋪設海綿墊,防護器材數量不夠、質量不過關也會導致跆拳道教學中出現運動損傷[3]。
2.2.3減少高校跆拳道選修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對策
(1)延長準備活動時間和強度,讓學生在正式上場前充分活動開身體。由于高校體育課的課程結構限制,跆拳道選修課教學往往只有每周兩節課共計一個半小時課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會縮短每次授課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強度,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身體尚未完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完成一些幅度較大的動作,從而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因此,適當調整跆拳道的課程結構,保證準備活動的時間和強度是上好跆拳道課程的重要一環。
(2)加強跆拳道教學中的專項身體素質練習和基本功練習。根據統計材料,基本功不過關、基本動作不到位、肌肉和關節力量不足是發生運動損傷最常見的原因[4],在跆拳道教學中,加強基本身體素質練習,提高動作協調性,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專項身體素質的練習,提高身體的抗擊打能力,是提高和加強跆拳道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應著重于基本功的練習,強化基本技術動作的準確性,從單項技術練習逐步過渡到組合練習。
(3)加強教學中運動損傷預防和學生自我防護意識的培養。在跆拳道選修課的教學中,有些學生在上課前不認真做準備活動,上課過程中動作松散無力,并在不佩戴任何護具的情況下進行隨意性的對抗練習,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在教學中進行配對練習時,片面追求進攻效果而忽略了防守,“硬碰硬”、“亂打”而造成相互損傷[5]。因此,在跆拳道教學中,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克服麻痹思想,重視并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加強防護意識,配帶防護具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在練習過程中做到“點到即止”,把教學損傷降低到最低程度。
(4)采取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高校的跆拳道授課教師,普遍呈現出學歷高,能力強,而業務素質有待提高的狀態。一方面高校往往要求教師成為多面手,既要能夠進行教學也要能進行科研,既要擅長公共課的教學又要精通專業課的教學,這樣必然會導致教師精力分散、業務素質不足的情況,而跆拳道教師需要同時傳授給學生技術和精神雙重修養,因此,走出去,請進來,多方面提高跆拳道教師的素質,使他們具備良好的運動技術和豐富的學識,才能有效降低教學中出現運動損傷機率。
(5)加強場地和器材的建設,構建良好的課程保障體系。通過對多所高校的跆拳道教師訪談了解到,部分高校由于體育器材經費有限,場地器材明顯不足,且選修人數較多,授課質量沒有保證;有些高校甚至在沒有護具、沒有專用場地的情況下開展了跆拳道教學,運動損傷的幾率必然會大大增加。需要指出的是,良好的場地和器材條件是降低教學中出現運動損傷的基本條件。因此,各高校在關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增加授課項目的同時,應該大力加強場地的建設和器材的購置,保證教學場地、教學器材的供給和更新,為跆拳道選修課教學構建良好的后勤保障體系。
3.結語
3.1高校跆拳道選修課教學中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依次是踝關節、大腿肌肉群、膝關節、襠部、頭面部、手指關節、腰部[6],常見損傷為關節扭傷、韌帶或肌肉拉傷、關節挫傷、皮膚擦傷等,均以急性損傷為主[7]。
3.2造成高校跆拳道選修課教學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準備活動不充分,學生動作技術不到位,身體協調性和基本功較差;次要原因是由于學生自我防護意識不足,場地器材條件保障不到位;建議在跆拳道教學中適當調整課程結構,延長準備活動時間和強度,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練習和基本功練習,提高場地建設和器材保障水平,增強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
3.3跆拳道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項目本身對抗性較強、臨場變化較大,學生需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應變性,在教學中應該全面加強學生的專項素質練習[8],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速度、協調性及柔韌性的等整體身體素質。
3.4全方位、多途徑地加強跆拳道授課教師的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對急性損傷的預防和及時處理能力,在加強教學質量的同時,增強教師的跆拳道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將普通高校的跆拳道運動推向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