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運動損害論文
作者:王子源 單位: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一、運動損傷的定義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鍛煉中,造成身體器官和組織在生理上的傷害。它的出現(xiàn)和運動內容、方法、場地器材、運動參與都有關系。包括很多種類,可是無論哪一種,都對身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如何把運動損傷風險降到最低是體育教科研領域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
二、常見的運動損傷原因、應急處理、預防
學校體育中,學生參加體育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業(yè)余訓練時常見的損傷包括:皮膚表面的擦傷、刺傷、中暑休克、暈厥、肌肉拉傷、關節(jié)扭傷、軟組織挫傷、骨折、脫臼等。當傷害發(fā)生以后,當值的體育老師或者教練應該處變不驚,進行及時的應急處理,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
三、常見的運動損傷的誘因和應急處理
1.暈厥:是由于一時性的腦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暫時性意識和行動能力喪失的狀態(tài)。(1)原因:體位的突然改變、長久站立、疾跑過后的驟停、運動負荷過大、天氣悶熱、饑餓、恐懼等。(2)處理:平臥或者下肢抬高休息;松解衣服,保持空氣流通;刺激人中、合谷等穴位;飲用溫熱含糖飲料。(3)預防:循序漸進地加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練習;快跑后慢跑一陣再停下來并且調整好呼吸;避免站立過久、運動負荷過大、過度饑餓等。
2.肌肉痙攣:俗稱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強制收縮。(1)原因:①寒冷刺激。如在冷水、冷空氣等環(huán)境鍛煉時,若準備活動不足,易發(fā)生肌肉痙攣;②運動負荷過大,電解質失調,特別是夏天運動時大量出汗,使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而引起肌肉痙攣;③肌肉收縮失調或損傷。如過快地連續(xù)收縮,使肌肉放松不夠而成痙攣,或運動中,肌肉有反復微細損傷,引起保護性強直收縮。(2)處理:①加強鍛煉,提高身體適應能力,運動之前做好準備活動,特別在寒冷環(huán)境下活動,特別要注意這點。對容易痙攣的肌肉,進行按摩;②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過長時間不活動,夏天游泳如水溫較低時,游泳時間不宜過長;③疲勞時,不宜長時間劇烈運動;④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鹽開水,補充喪失的電解質。(3)預防:①運動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②強化身體素質,提高機體的耐久力和耐寒力;③運動時保持合理的運動負荷,避免過度疲勞。
3.中暑:是由高溫環(huán)境所致的,以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的急性高溫疾病。(1)原因:①高溫高濕狀態(tài)下,烈日暴曬,飲水量少;②運動負荷過大,室內通風不當;③睡眠不佳、身體對熱環(huán)境適應能力差。(2)處理:①盡快脫離高熱環(huán)境,平臥休息;②降低身體溫度,可采取酒精擦拭身體,頭部冰敷;③飲水并服用解暑藥物。(3)預防:①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下,適當把握運動負荷,避免勞累過度;②逐漸加強對熱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③注意室內通風,控制運動人數(shù);④及時補充水鹽分,保持機體功能常態(tài)化。
4.肌肉拉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1)原因:①準備活動不夠充分;②訓練水平不高,肌肉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較差;③運動負荷過大,機體過于疲勞;④場地、器材的局限性及惡劣天氣的影響。(2)處理:①首先,肌肉纖維部分斷裂的運動員,一開始可以按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原理進行處理,也就是說,在肌肉拉傷以后,將受傷的部位放在感覺輕松的位置,盡可能快地進行冷敷處理,促使受傷部位的血管收縮,以起到抑制腫脹的發(fā)生。常規(guī)一天時間內,可多次采取冷敷,一天以后就可以進行局部熱敷,并對受傷部位進行局部按摩。按摩手法可采取揉捏、搓等一些方式,另外精通醫(yī)術的人還可以按壓受傷部位的穴位;②針對肌肉完全斷裂的運動參與者,要進行受傷部位加壓包扎,固定傷處,及時送往醫(yī)院救治。(3)預防:①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充分調動機體機能;②提高訓練水平,逐步增強肌肉的靈活性;③合理分配體能,避免過度疲勞;④加強場地器材及惡劣天氣對可能造成損傷的預見性和警惕性。
四、降低高中課堂上運動損傷風險的必要措施
1.針對高中生來說,特別是對于運動損傷缺乏保護意識的高中生來說,傳授一些關于運動損傷預防和應急處理的理論知識是相當必要的,也是相當重要的。老師應該在理論課上運用一些典型的傷害案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如向他們傳授一些預防運動損傷的知識,包括在運動損傷了之后該如何及時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理。除了在理論課上進行教育以外,我認為在平常的室外課中,當學生有危險行為出現(xiàn)的時候,也應該及時提醒教育,防患于未然。
2.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全面發(fā)展的身體練習法,以此全面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避免學生機體發(fā)展的失衡。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按照實際學情安排教學內容,保持適度的運動負荷,既要讓學生學會和掌握運動技能,又要保持合適的運動量,避免重復低效的機械練習,并加強保護。要根據(jù)實際客觀的學情,因材施教,科學有效地安排教學練習行為,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安排行之有效深入淺出的教法,并且做好易發(fā)事故環(huán)節(jié)的準備預防工作都是特別重要的。
3.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保證準備活動的高效性和實效性。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體育課也是一樣,這主要表現(xiàn)在高中生機體的肌肉群由于缺乏鍛煉,活動不夠協(xié)調。同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協(xié)調能力也不夠,加之肌肉的蛋白質含量低,肌纖維細,造成高中生整體的力量素質,柔韌素質及身體協(xié)調性差。因此,高效的課前準備活動可以充分調動身體運動機能,克服機體惰性,為接下來的體育課堂練習做好機體準備,降低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風險。
4.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學情,保持適當合理的運動負荷。因為造成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情況,相當?shù)谋壤沁\動負荷過大或者不合理。運動負荷本身是由運動的時間、練習密度、強度所組成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運動負荷過小,學生就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練習,課堂教學目標的預期成果就達不到;一旦運動負荷過大或者重復低效的機械練習過多,不但會降低學生練習的興趣,更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活動,合理確定運動負荷。
5.重視練習后的調整身體行為,做好整理運動。課后的整理放松活動容易被忽視,同時受教師的錯誤影響加上自身的惰性,學生會更加不注重整理放松活動。不能意識到在運動以后,機體會消耗大量的體能,肌肉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虎頭蛇尾,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而有效的整理活動會明顯緩解運動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保證學生接下來正常地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