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教育論文
作者:胡媛 單位:深圳市坪山新區坪山中學
一、(略)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藝術教育現狀分析
1.當前教育體制下的漏洞給藝術教育帶來的影響
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下,我國的教育體制得到了改善,但在改善的過程中,仍然出現了許多的漏洞,這些漏洞給藝術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時,由于上述的“應試教育”觀念還沒有被摒棄,也加深了國人對于藝術的成見,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思想,但在現今教育體制所存在的漏洞下,這種觀念無疑是擴散得最快的。國家雖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但就我國現今國情來說,要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
因為,要從根本上實現素質教育,擺脫應試教育,就必須對我國考試制度全方位的改革,且必須建立在有足夠的教育資源的基礎上。然而,就我國目前現狀來說,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劇增,我國的教育資源則顯得愈發緊缺了。尤其在考試制度已經成為了社會公平競爭的最主要體現的今天,要相對考試制度作全方位的改革,則更加不可能。國家所能做的,只是通過課標的改革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這就給以了學校重蹈應試教育的理由了:升學率是學校維持辦學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教職人員繼續從業的一個重要保障,雖然新課標的出臺能夠給以學生比以往課標更多的思考空間,但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會以各式各樣的方法變相地化“思考”為“記憶”,讓學生在還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前提下就能夠達到考點的要求,這是一種變相的應試教育手段,也是學校與學校之間競爭的一種方式,由此,也凸顯了我國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這樣的教育體制下,要想讓藝術教育事業落實素質教育方針,響應素質教育口號,就舉步維艱了。這是藝術教育的現狀,也是現今藝術教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我國藝術教育目的性混淆
我國教職人員在進行藝術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混淆了藝術教育的目的性。這也是由于我國藝術教育事業仍處于初步狀態所造成的。大部分的藝術教育人員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且在教育制度的漏洞下,部分的藝術教育從業人員經過專業的教育資格培訓后并沒有將所學的理論轉化為實際,這就給藝術教育工作的成效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藝術教育目的性的混淆主要原因在于教職人員常常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藝術教育中去,卻又往往沒有劃清藝術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界限,甚至有部分的教職人員將藝術教育工作當做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來進行,主次不分,讓整個藝術教育充滿著“政治味”。
誠然,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藝術教育中也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的方式,但這必須是在思想道德教育能夠突顯出藝術教育本身意義的前提下進行的。此外,將藝術當做是一種技能的培養也是現今教職人員將藝術教育目的性混淆的主要體現。同時,很多高考藝術生從小并未接觸過音樂,只是因為藝考文化課分數要求低,錄取比例高,所以在高二甚至高三才開始惡補音樂。然后這樣循環,這些低門檻進入大學的藝考生再出來從事音樂教育,也會對藝術工作造成困難,混淆音樂教學的目的性。所以,對于普通藝術教育來說,照搬專業藝術教育的一整套教學方法,也就只能培養出少數懂得技法的“匠人”,而不是具有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的“文化人”。
三、結束語
綜上,大多數藝術教育理論工作者已經認識到了“藝術教育德育”和“藝術教育技能化”的誤區。但德育方面的內容仍是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正確處理德育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關系,則需廣大藝術教師在藝術教學過程中適度把關。另外,與其它科目相比,學校對藝術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小,從而導致藝術教學設備的不足,進而影響到藝術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