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金融保險專業論文
本文作者:趙偉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一、引言
國外在20世紀60年代就廣泛開展職業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形式,現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正規教育和非正規培訓相結合的金融保險教育體系,能夠有效的滿足金融保險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國外高校都十分注重開展金融保險職業教育,課程涉及整個金融模塊,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課程描述和課程大綱,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員有針對性地選修所需課程。國內的金融保險教育,起步較晚,基本上實行的是狹窄的“專才教育”模式,過分講究專業對口,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忽視人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為了使高職高專專業之間相融合,專業資源間互相利用,國內各高校紛紛采取了相應的對策,以培養時代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一是注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專博結合的通才培養模式,二是改革與其它相關專業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學校實際,闡述了金融保險專業發展與改革,為改革傳統的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協調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基礎。
二、高職高專金融保險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高職高專學校金融保險專業、金融保險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個重操作、重技能和實踐的的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也培養出了我國金融保險、金融保險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高職高專金融保險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社會層面存在重視不足的現象
高職高專教育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辦學條件外,還需要建設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實驗、實習、實訓設施,設備投入、維護管理、實訓耗材等成本費用很大。相關文獻表明,高職高專生的生均培養經費投入應該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沒有給高職高專在內的職業教育以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金融保險業、金融保險產業從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遇到困難,影響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吻合性差。
(二)社會層面對高職高專評價偏低,對金融保險專業誤解較大
社會對高職高專教育整體認同度偏低(近年有所提高,09年一次性就業率高職高專首次超過本科生),社會上乃至一些部門和地方的領導還存在著輕視高職高專教育的現象。據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的學生家長調查顯示:有65%的人認為包括高職高專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個檔次;53%的人承認在與孩子談理想時,會輕視職業教育。隨著國內“金融保險熱”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金融保險,然而很多人誤以為金融保險很時髦、很神秘,認為金融保險是一個高工資和高就業率的專業。這種誤解造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現象。實際上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必須先就職于金融保險一線崗位,積累經驗,才能發展成才。很多人對金融保險一線崗位操作的實際情形缺乏了解和認識,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和期望值過多過高,對未來的工作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三)學校層面對金融保險與金融保險專業沒有形成特色
很多高職高專金融保險專業、金融保險專業建設不成熟,沒有突出特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目前我國現有的包括高職高專在內的金融保險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辦學指導思想不明確,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短缺,實踐性教學投入不夠,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現代金融保險管理的要求,課程內容與現代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差距較大,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理論研究不夠等等,沒有真正突出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四)企業層面參與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水平較低
高職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結合企業性較差,企業參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多年來,許多高等高職高專學校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形成了多樣化的企業參與模式,但企業參與僅停留于各地、各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進行的模式探討和小范圍內的實際應用。企業對高職高專教育不愿承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對學校的設備投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缺乏應有的支持。
三、專業發展改革的對策
(一)強化實踐教學保證體系
1.建設和完善符合金融保險專業與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內容和特點的實訓基地。目前多數高職高專的金融保險專業主要是計算中心、模擬實驗室等,雖然校內各系部實現了實訓設備儀器資源的共享。但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比較緩慢。要對金融保險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就要通過各種運載工具模型、金融保險設施沙盤、企業、海關等各種在用單據、大型掛圖等,讓學生通過實務模型了解部分金融保險設施、設備的結構和原理,利用各實際在用單據了解企業實際的運作過程,實現與企業更緊密地對接。
2.強化符合專業教學特點的實踐教學保證體系。一是以金融保險高職高專生能力培養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專業根據教學設計要求,確定相應的技能或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訓練課程或項目,初步形成了由課程實訓、能力模塊綜合實訓、專業綜合技能訓練構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各專業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訓項目,專業再整合課程內容,設計能力模塊綜合實訓項目,通過專業綜合實訓完成,再通過創新設計、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
(二)注重實踐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1.構建金融保險高職高專生理論課體系,突出知識和技術的應用優化課程模塊學時分配,以突出實踐教學,采取公共理論課、專業課、技能訓練課的組合模式。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比重超過30%,專業實踐至少要達到20周。通過崗位(群)職業能力或技術應用能力分析,采用反推法,確定培養核心職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和理論基礎,構建了一套以應用為主線和特征的理論。
2.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設置專業課在專業教學設計中,通過對學校、本地區社會金融保險企業所要求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每個專業方向相應的核心職業能力模塊,針對職業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及專業實踐課等,形成了由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訓練課程構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