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女性學論文
作者:吳金金 單位: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現代女性學也稱婦女學、女性研究或社會性別研究。對這一研究最簡單也最概要的描述:女性學不僅僅是對女性的研究,它還是為了女性的研究。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美國第二次婦女運動的最直接的產物。[1]這次婦女運動的高潮為女性研究在諸多學科中的確立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女性意識的覺醒使她們勇敢地對傳統學科知識提出了質疑,并向開拓女性研究的新天地前進。至今,全美已有女性與社會性別研究所250家,700個女性學中心。[2]
一、韓國女性學的發展
隨著現代女性學在美國的蓬勃發展,20世紀70年代,女性學在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國家也相繼出現。韓國的女性學起源于長久以來韓國女性的從屬地位和男女不平等,以及對兩者的根源———父權制和男性為中心的學術性挑戰。受西方女性學的發展和婦女運動的開展的影響,韓國婦女學者不斷將西方先進的女性主義和社會性別理論引進到韓國國內,并向韓國國內各個階層的婦女和全社會進行宣傳和推廣。與此同時,現代女性學在韓國的確立和發展,又直接推動了婦女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或者說,婦女運動已經成為現代女性學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
韓國是亞洲較早對女性問題進行研究的國家之一,梨花女子大學又開創了韓國女性學之先河。作為一門正式的學科,韓國現代女性學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女子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它創建于1886年,迄今已有120年的悠久歷史。學校創始人是美國傳教士斯克瑞頓(M.F.Scranton)夫人。梨花女子大學本身的誕生就與女性問題緊密相關,它源于1886年的性別隔離制度。[3]當時婦女完全從屬于男人,而且被認為是下等人,沒有男人的同意,甚至不可以外出和上學。這些問題嚴重困擾著當時的女性。而以基督教為底蘊的梨花女子大學的建立,仿佛打開了一直禁錮婦女自由的大門。它使得生活在以忍耐順從為美德的閉塞落后的韓國女性發現了自身的存在,使得一個全新價值觀基礎上的女性文化體系開始在韓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1975年梨花女子大學啟動了第一個婦女學項目———婦女學科,形成了一系列婦女相關問題的文章,還出版了第一本婦女教科書,內容涉及婦女與歷史、婦女與法律、婦女與宗教、婦女與文學、婦女與經濟、婦女與生活等諸多方面。這個項目對婦女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反思:怎樣把婦女問題研究帶回到大學生中去,如何把婦女研究的范疇滲透到韓國文化中去,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等等。在充分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1977年梨花女子大學面向本校大學生第一次開設了女性學課程,得到了學生普遍而熱烈的歡迎,學生都積極踴躍地報名參加。女性學的開設不僅在學術上確定了一套女性學基本原理,而且也確立了女子大學在女性學研究和婦女運動中的作用和地位。女子大學不僅要將女性學和婦女理論介紹給全社會,而且要把婦女研究滲透到韓國的整個文化教育中去。為了女性研究的學科發展和學生繼續深造的需要,1982年梨花女子大學又創辦了研究生婦女學系,并頒發碩士學位。1990年,該系又開始開設女性學博士學位課程。此外,她們還向本科生開設各種專題講座,并設置學分,講座包括“女性主義研討會”、“韓國文化中的社會性別”、“女權主義哲學”、“女權主義藝術批評”等等。[4]梨花女子大學經過100多年的女性教育實踐,其在女性研究領域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同時,梨花女子大學也影響了一批其他的大學:淑明女子大學、漢城女子大學也迅速發展了自己的婦女項目;曉星女子大學、釜山國立大學、木浦國立大學、中央大學等大學相繼成立了女性/性別研究中心,成為進行婦女學課程的平臺。20世紀80年代末期,女性學課程在韓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幾乎所有的大學和學院都提供了女性學課程,很多男生也都來參加這門課程的學習,而女性學的成人教育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
二、女性學對韓國女性教育的影響
1、成年女性文盲減少,掃盲教育效果顯著20世紀60年代后,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逐步成為現在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自始至終,韓國從來沒有將教育棄置一旁。到目前為止,它所達到的各級升學率同西方發達國家相當,有的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由此可見,韓國的教育發展水平總是遠遠超過其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在這種社會教育發展的大背景下,以及在女性學的發展和政府、社會對女性教育的推動下,韓國的成年女性教育先從最基礎的掃盲運動著手,打破傳統的女子不進學校的做法,從而使女性文盲逐年減少,與男性的識字率差距也大幅度地縮小。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顯示,1990年的韓國男性識字率是99.1%,女性為93.5%。1995年男性識字率達到了99.3%,女性則上升至96.7%。1990—1995年期間,男性識字率上升了0.2個百分比,而女性識字率上升了3.2個百分比,使男女識字率的差距明顯縮小。從表1我們看出,韓國女性的識字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女性的整體文化程度得到了提高,這就為女性教育更深廣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創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也為女性更好地參與社會方方面面的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推動了韓國社會的整體發展。
2、男女平等意識大大深化,男女平等教育迅速發展從表1,我們還可以看出,韓國男女差距的縮小,也意味著韓國掃盲男女平等指數的上升。這也是對韓國傳統的“父權制”的一項重大的挑戰,是女性學在韓國迅速發展的結果。從表1可以看出,到1998年,韓國男女識字率僅僅相差了1.66個百分點,差距相當小,在掃盲上基本實現了男女平等,從而有利于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更有利于在韓國社會的其他方面實現男女平等。隨著女性學和婦女運動在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韓國的女性教育開始關注到男女平等的問題。90年代中期,韓國正式制定了旨在實現兩性平等的女性教育政策和計劃。1998年教育部設立了女性教育政策室,制定和調整了有關女性的教育政策,擴大女性參與教育計劃的機會而且在教育和指導了女性畢業后的出路、保護女教師的權益、開發女性職業能力、推動女性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等方面也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2000年1月18日,韓國政府修訂了教育基本法,進一步把“增進男女平等教育”添加到法律條款中,而且為了取得立法的實際效果,同年12月制定了“男女平等教育振興法”。由此,現在的韓國在賦予男女平等的教育機會方面,基本上有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