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自我教育論文
作者:沈曉彭 單位:上海市食品研究所
一、當前黨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長期以來,我們黨的基層組織在教育黨員工作中,積累了許多成功和寶貴的經驗,尤其是前兩年在全黨范圍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激勵廣大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在不斷變化,傳統的教育方式面臨著巨大挑戰,已經較難適應當前形勢的需求。黨員教育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內容教條化、方法簡單化、途徑固定化等幾個方面,缺乏教育的連續性、系統性。所謂教育內容教條化,大都反映在政治教育多、實際啟發少,說教性的灌輸多、說理性的引導少,對黨員的思想提高雖然有一定的幫助,但是許多實際問題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所謂教育方法簡單化,則是說我們有不少基層黨支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缺乏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還是習慣于沿用過去的老思路、老辦法,組織活動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擺脫不了“聽報告、學文件、念報紙、談體會”的舊模式。在黨員教育途徑方面,往往固定地通過黨支部大會或黨小組活動形式,或者在黨的生日等重大節日組織一些紀念活動,每一次活動的地點和過程也大同小異、按部就班,缺乏新意。對于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也往往把重點放在組織發展入黨之前的考察階段,但在發展吸收之后則有所忽視。在經常性教育方面,基層黨支部普遍存在安排上缺乏計劃、內容上缺乏體系,或者是根據上級黨委的原則指導組織一些學習討論,或者就是隨機地確定活動主題,未能形成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的系統教育機制。
二、黨員自我教育的探索與創新
1、結合實際,健全黨員教育制度。食品研究所是一個由事業性單位整體轉制為國有的應用型科技企業,企業職工人數常年保持在70人左右,其中約70%的職工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現有黨員約占職工人數的三分之一,青年職工占企業職工總數的43%,而青年黨員在黨員隊伍中占到40%以上。黨支部堅持“人是第一要素”的原則,針對本單位具有科技型、青年多、學歷高的特點,圍繞科技發展與人才建設兩大工作重心,明確提出把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青年黨員的教育與培養,作為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來抓,把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經常性教育納入企業工作中整體考慮、統籌規劃,積極倡導黨員自覺學習和自我教育,做到年初提出工作目標和要求,年中開展自查和督促,年末進行總結和表彰,使各黨小組和普通黨員在參加學習教育活動中事先有準備、學習有主題、教育有方向,從而在制度上對黨員教育工作加以保障,使黨員教育工作逐步朝著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邁進。三年多來,黨支部嚴格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堅持雙月上黨課、單月黨小組活動的制度,做到大小會議有記錄、各項活動有臺賬、黨員手冊有內容,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出席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2、大膽創新,探索強化黨員自我教育。黨支部根據本單位職工文化基礎較高的特點,以“三四四”突出黨員教育為抓手(即黨員人數占職工總數約30%,青年人數占職工總數約40%,青年黨員占黨員總數約40%),以“三會一課”結合黨員自我教育為載體,著力加強黨員隊伍的思想教育。從2006年起,黨支部創造性地嘗試并堅持“雙月黨課”制度,一是把過去以支部書記為主的講課形式,改變為黨支部委員輪流講課,再由黨小組長逐步發展到由普通黨員來上黨課;二是根據年初安排的黨課專題,由各黨小組推派代表上臺講課,或作中心交流發言,并做到入黨積極分子每課必聽,實現互動,深化黨課教育效果。近年來,已先后圍繞“理想信念”、“和諧社會”、“黨風建設”、“四個率先和四個中心”、“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科學發展觀”等主題開展了較為系統的黨課教育,從過去普通黨員帶耳朵聽課轉變為現在帶嘴巴來上課,逐步把灌輸教育提升為自我教育,使普通黨員真正成為黨組織活動的主體。有的黨員為備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做到自己先理解、先弄懂;有的聯系單位實際進行博引旁證,黨課的深度和質量大大提升。如有一位黨員,平時不善言辭,但他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人、身邊事,以自己樸實無華的語言把黨課主題講得有血有肉、生動形象,使聽課的人倍感親切,更加入耳入腦入心,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兩三年來的實踐,已經有80%的黨員走上講臺,展現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普通黨員走上黨課講臺的嘗試,探索了黨員自我教育的新途徑,形成了黨員自我教育的新氛圍,增強了黨課教育的創造力、說服力和感染力,更加激發了廣大黨員相互學習、追求進步的內在動力,不僅提高了廣大黨員學習政治理論的自覺性,也大大增強了黨員的黨性觀念,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得到顯著提升,黨員自我教育已成為推進食品研究所黨支部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
3、豐富內容,在組織生活各項活動中顯現自我教育。根據食品研究所青年黨員較多的特點,黨支部開展了一系列緊貼黨員思想、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實際的組織活動,使黨員在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中黨性得到加強,精神得到升華。例如,結合教育主題和社會實踐,組織黨員赴井岡山、嘉興南湖開展了“紅色之旅”的考察教育活動;結合學習十七大報告、榮辱觀教育、宣傳文明交通、迎奧運迎世博等主題,開展了多次知識競賽和黨團員志愿者活動,黨群交流,形成互動;利用本單位專業特長,積極參與社會的食品安全宣傳和科學普及活動,并以合作科技項目為途徑參與西部大開發;在汶川大地震時,所有黨員踴躍交納“特殊黨費”……,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將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多渠道深化了黨員自我教育。
4、弘揚先進,激勵黨員發揮帶頭作用。黨支部以“一名黨員一面旗”為主題實踐活動的目標,培育先進、弘揚先進,多次開展“向勞動模范學習”爭當先進的活動,并通過黨員責任區、黨員承諾等形式,進一步激發黨員發揮帶頭表率作用。如有一位黨員,連續三屆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范,黨支部以他為典型,激勵黨員向身邊的榜樣學習,以各自工作的部門為黨員責任區,立足本職崗位,爭做業務的骨干尖子、做職工群眾的知心人、做科技創新的帶頭人、做公益活動的熱心人,使黨組織服務黨員、黨員服務群眾、黨員互幫互助機制有載體、有內容。黨支部還堅持把黨員教育工作與創建“四好班子”、創建“上海市文明單位”等活動有機結合,通過自我教育和相互學習,提高了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黨員們在經濟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中也都能夠更好地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實踐中,支委會成員身先士卒,帶領黨員勇于做科研、檢測和各項業務的帶頭人,支部書記和一名支委分別擔當科研課題的領軍人,青年支委們刻苦鉆研成為業務尖子,廣大黨員也紛紛自我加壓,在科研、檢測等崗位上自覺發揮骨干帶頭作用,所有這些活動,有效地推進了各項經濟工作的發展。幾年來,研究所經濟收入連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完成食品質量監督檢測3萬余件,為上海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廣大黨員通過自我教育和豐富多樣的組織活動,普遍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形象,黨內和諧促進了企業和諧,黨群關系進一步融洽,企業凝聚力進一步提升。食品研究所黨支部被命名為市國資委黨委系統“黨支部建設示范點”,被評為市國資委和錦江國際集團“先進基層黨組織”,在黨員中涌現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等先進人物,研究所還連續四屆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團支部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連年獲得上海市“共青團號”稱號以及“科技創新優秀團隊”、“優秀團干部”、“十佳團隊”和“十佳青年”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年輕人中約有30%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企業內呈現出奮進和諧向上的健康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