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家庭教育論文
作者:于梅
新時期的推動,信息時代的來臨,新行業、新理念的不斷涌現。人們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家庭教育,但是在進行家庭教育的同時,也將出現諸多的問題,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發現,大多數學校出現問題的學生多多少少都與家庭教育有關,學生的表現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好表現,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
1.家庭教學的方式不夠科學
其實父母都在對子女進行教育,但是不同的家庭在生活經歷、文化程度、教育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差異性,可見,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夠科學:
其一,過于溺愛,這是從古至今也是最常見的方式。目前獨生子女很多,對于孩子都是過分監護與關注,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這就是典型的將孩子捧在手心的家庭教育方式,雖然出發點很好,都希望孩子快快成長,希望孩子以后能干。因此,對于孩子在吃、穿、玩等方面的要求就會過于遷就,無條件地滿足。但是家長在進行這種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時完全沒有意識到“嬌生慣養”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后期傷害,會慢慢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心靈健康進行吞噬,逐漸將孩子變得過于自私、任性、脾氣壞等等,特別造成孩子性格的脆弱,甚至在人格上越來越無能。過于依賴父母的性格,最后導致孩子在成人后完全喪失心理抵抗能力,受不起太大的挫折,更談不上肩負社會責任。為此,整個成才路程子女和整個社會多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其二,專制型模式。專制型主要體現在父母不尊重、不理解孩子,主要方式就是強制性要求做什么,以冷酷為典型方式。這類家庭教育崇尚的是“孩子不打不成器”這類錯誤的理念,在家庭想通過監護權來構建對孩子的權威,其目的是讓孩子不能有反對意見,不做就打就罵,嚴重的就會造成悲劇。從而造成孩子精神上與肉體上的痛苦,甚至嚴重侮辱了孩子的人格。逐漸造成孩子怨恨的性格,出現對他人施暴、離家出走、誤入歧途等等現象。
其三,過于寬容。這類方式是對孩子過于放任,讓其自由發揮,不干涉、不阻止,父母對于子女沒有正確的要求和引導。這是典型的消極式家庭教育,這類父母堅持“人大自然通”的道理,進行放任管理,結果不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造成更多問題。
2.父母沒有責任感
孩子要成長,學校教育也很重要,但是學校教育并非全能的,一個完美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共同努力。目前,父母將孩子送到學校就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完全一副“甩手掌柜”的態度,利用“假忙”的借口,完全沒有責任感。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需要家庭和學校進行相互配合的,這并不只是教育方法的問題,也是一種責任和態度的問題。孩子有問題,家長在管教過程中必定也有困難,家長一旦放棄了管教,不與學校配合,甚至完全放棄這種“合作”的機會,必定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父母的思想,自己已經不可救藥,自己還去改正錯誤和追求進步呢?孩子若是形成了這種不良意識,學校再好的教育也是空談。
“忙”是現在家長最擅長的借口。家庭教育必然與生活緊密相聯,家長跟孩子的生活過程中,任何言行與舉動都會影響孩子,吃飯、看電視、睡覺的時候,這些瑣碎的時間中,可以與孩子進行簡單的交流和引導,其實不需要很多的時間。借口忙,時間少,是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應該如何來做好家庭教育,如何能意識到家庭教育在整個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怎樣來做好這些義務,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來完善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和人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