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村衛生論文
作者:田疆 李穎 張宏 張光鵬
農村衛生人力建設與發展一直以來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當前醫改之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仍作為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如何培養、吸引、穩定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促進農村衛生人力發展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本文對澳大利亞解決農村衛生人力資源不足的措施進行介紹和分析,從中吸取對我國農村衛生人力資源發展可資借鑒的經驗。
1澳大利亞農村衛生人力基本情況
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約769萬平方公里,領土面積居世界第六位,人口2000萬左右,是典型的地廣人稀國家。大約2/3的人口分布在沿海各大城市,1/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和邊遠地區,包括大片內陸沙漠地區[1]。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衛生資源相對缺乏,這與我國情況相似[2]。在衛生人力資源方面,澳大利亞農村地區也面臨衛生人員嚴重缺乏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人員在職學習和培訓的機會較少,收入普遍偏低,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家庭成員的發展均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提供農村地區的衛生服務方面,面臨著招募新成員難和穩定現有衛生專業人員難的問題,尤其是在邊遠地區。根據澳大利亞衛生及老齡部統計,工作在邊遠地區的醫生數僅占全國醫生的1.6%左右。這已成為澳大利亞衛生人力發展所面臨的直接挑戰[3]。
2澳大利亞衛生人力資源管理的做法與經驗
面對上述農村衛生人力短缺的問題,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和促進邊遠及農村地區衛生隊伍的發展,對于我國農村衛生隊伍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2.1澳大利亞農村衛生人力發展策略與項目
為了改變農村及邊遠地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供給難以滿足需要的困境,2009年澳大利亞政府出臺了“澳大利亞農村衛生人力發展策略”[4-5],采取:(1)增加投入,在原有預算的基礎上增加1.34億澳元,通過經濟和非經濟手段為農村醫生提供支持;(2)在增加投入的基礎上,設立和開展一系列邊遠地區衛生人力建設的項目;(3)改進澳大利亞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以此作為農村衛生人力項目支持的依據。具體內容和項目包括:
2.1.1“澳大利亞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新的“澳大利亞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australianstandardgeographi-calclassification–remotenessareas)由澳大利亞統計局在2006年普查的基礎上制定。該標準根據各地區人口、衛生、教育等各類資源的分布情況將澳大利亞劃分為5類地區:大城市(majorcities)、中心地區(innerregion)、外圍地區(outerregion)、邊遠地區(remoteregion)、非常邊遠地區(veryremoteregion)。該劃分標準的建立有利于政府針對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從2010年7月1日開始,澳大利亞衛生與老齡部的很多衛生項目都將以此為基礎,“保證到越邊遠地區工作的衛生人員,可以得到更多的報酬與補助”。
2.1.2招聘海外醫生及醫學畢業生到邊遠地區工作。1997年開始,澳大利亞政府啟動了“招聘海外醫生及醫學畢業生到澳大利亞農村及邊遠地區工作項目”(overseastraineddoctorsandforeigngraduatesofanaccreditedmedicalschool)。該項目面向全球招收醫生,具體工作由澳洲7個洲的農村衛生人力組織負責,招收的主要條件包括:(1)通過澳大利亞執業醫師資格考試;(2)具有4—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3)具備良好的英語水平。招聘的海外醫生必須首先到邊遠或農村地區服務5—10年(非常邊遠地區5年,邊遠地區6年,外圍地區7年,中心地區9年,大城市10年),才可以獲得澳大利亞的永久居住權。同時,為了讓這些海外醫生能夠穩定在農村工作,澳洲農村衛生人力組織幫助招聘醫生解決其家庭后顧之憂,如配偶的就業,孩子的就學等。目前,招聘的海外醫生及醫學畢業生已成為澳大利亞農村及邊遠地區醫療服務的主力軍,據統計,有40%的邊遠地區及農村全科醫生來自海外。
2.1.3農村全科醫生激勵計劃。在2009—2010的聯邦預算中,對吸引全科醫生到邊遠及農村地區工作特別出臺了“農村全科醫生激勵計劃”(generalpracticeruralincentivesprogram,GPRIP),從2010年1月開始實施,主要激勵措施包括:(1)農村安置補助:根據“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從城市轉移到邊遠及農村地區工作的全科醫生,可以獲得15000澳元-120000澳元不等的一次性安置費用。(2)穩定的工作津貼:相比較于原來的補助額度,根據服務年限和“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每年可以獲得2500澳元至47000澳元不等的穩定工作津貼。
2.1.4農村地區醫生臨時代班計劃。由于農村及邊遠地區醫生數量緊缺,導致醫生工作量大,而沒有時間進行休假和進修學習。因此,澳洲政府啟動了“農村地區醫生臨時代班計劃”(NationalRuralLocumsProgram),通過短期雇傭其他地區的醫生,使在農村及邊遠地區工作的醫生獲得足夠的時間進行休息和能力提高。該計劃由3個子項目構成:①農村地區全科醫生臨時代班計劃,項目對象為農村地區全科醫生;②產科醫生臨時代班計劃,項目對象為產科醫生;③全科麻醉師臨時代班計劃,項目對象為全科麻醉師。
2.1.5醫學生到農村工作獎學金項目。為鼓勵醫學畢業生到農村和邊遠地區工作,澳大利亞政府設立了“醫學生到農村工作獎學金項目”(medicalruralbondedscholarships),每年為在校醫學生提供100個名額。參與該項目的醫學生,每年將獲得23686澳元的獎學金,但畢業之后必須到農村或邊遠地區連續工作6年。為進一步鼓勵學生到更加邊遠的地區工作,根據“澳大利亞邊遠地區地理劃分標準”,會對其工作的期限進行相應的縮減,其中去非常邊遠地區的,工作時限可縮減50%,邊遠地區的可縮減40%,外圍地區的可縮減30%,中心地區縮減10%,大城市則不允許縮減。
2.1.6護士招聘項目。由于澳大利亞的全科醫師屬于私人執業,護士的招聘由全科醫師自主決定。為鼓勵邊遠及農村地區的全科醫師積極聘用護士為其診所工作,澳大利亞聯邦政府2009—2010度預算中提出,在澳大利亞工作的全科醫師,每年可以得到2.5萬澳元用于招聘私人診所的護士。這項措施將為加強農村地區護理隊伍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澳大利亞農村衛生人力的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