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論文
本文作者:蔡惠 單位:廣東揭陽中共揭東縣委黨校
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德育包括范圍很廣,其中愛國主義是德育的重要內容。重視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環節。
一、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學生質量的關鍵
近幾年來,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頗受社會歡迎、受到社會各界良好評價的大學生,不僅專業知識比較扎實,有一定的適應社會工作的能力,而且政治觀點比較明確,具有較好的道德修養和比較踏實的工作作風,表現出較高的工作積極性。這說明我國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質量要求中,德育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事實上,一個青年如果沒用明確的理想和信念,沒有正確的政治方向,也很難精通各種專業知識,并用這些知識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很好的服務。所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1世紀我們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前在校的這批青年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狀況及科學文化素質。這些大學生中的許多人將充實的社會、國家的各關鍵崗位上去。21世紀中國民族素質的提高,社會發展的加速,以及能不能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在德、智、體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因此,在不斷深化改革提高素質的同時,要特別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德育包括范圍很廣,政治理想、政治方向、道德情操、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待人接物、文明禮貌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都可以包括在德育的范圍內,但愛國主義是其中的一項基本內容,愛國主義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基礎環節。愛國主義與一個人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道德情操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是對祖國、對民族、對社會的一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這樣一種人生追求的升華,就成為社會主義的、共產主義的理想。我們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他們首先意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要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對民族,特別是對國家應盡的責任。歷史上所有站在時代前列的人物,有可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不是共產主義者,但他一定是愛國主義者。
歷史事實證明,一個人如果沒有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犧牲精神和獻身精神,也就不可能在尖銳復雜的斗爭中為國家民族的獨立富強去建功立業。現在有些大學生,似乎不大愿意談論理想,以為這是一種空談,有的甚至對此采取一種嘲諷的態度。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設定的人生道路,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標。不同點在于,一種是極端為我主義者,以個人私利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一種是以個人的人生價值對社會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唯我主義者以自我為核心,對國家對社會無任何責任感。在無限膨脹的私欲得不到滿足時,就牢騷滿腹,結果分散了精力,扼殺了他的才華和發展,因而很難在他所從事的領域發揮聰明才智、做出貢獻。而把個人價值維系于對國家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就很容易提高一步,升華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鄧小平同志在談到培養四有社會主義新人時,第一條就是有理想,就是要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種理想的基礎首先是愛國主義。所以,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礎環節,在某種意義上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環節。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注意提高大學生的理性認識
一個時期以來,各高等院校加強了對青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絕大多數青年大學生具有愛國熱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在愛國主義這個關系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的根本問題上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立場不夠堅定。大學生是有理性的群體,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注重理性教育,提高他們對愛國主義的理性認識。首先,要加強理性教育。愛國主義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建設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我們要引導青年學生在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加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認識。其次,要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凝聚力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有著深遠的文化淵源與內涵的。青年學生只有深刻了解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中國人民為反對外來侵略所進行的可歌可泣的斗爭以及眾多仁人志士的愛國事跡,他們的愛國主義才能有堅實的根基。
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高校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育這個主渠道,有計劃地從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如政治理論課可以直接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進行鄧小平理論教育;歷史課可以講中國的悠久歷史,講歷史發展過程和規律;哲學、文學課可以講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經濟與管理課程可以結合進行中國國情教育,講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等。
第二、高等學校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具有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許多優秀傳統,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第三、可以根據教學計劃中理論聯系實際的有關規定,組織和引導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當前社會狀況和國家的基本國情,使其感受社會主義祖國前進的步伐。
第四、來自祖國各地的學生,每個人都能從家庭和家鄉的深刻變化中,感到社會主義祖國蓬勃向上、欣欣向榮的光輝前景。充分發掘和利用這部分寶貴的愛國主義素材,推動大家自我教育,互相啟發,共同提高認識,可以有效的增進大學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青年大學生處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時期。一個人對國家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心一般也在這個時期形成。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他們的一生將發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們應當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科學的規劃,貫穿于培養教育的全過程中,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確保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