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德育論文
本文作者:王春梅 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國20世紀的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他的實用主義德育思想重視實踐、追求實用、尊重兒童個性等基本特征,對我國成人教育的德育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一、杜威德育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杜威的德育思想總的來說是以實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他的實用主義德育理論根源于他對教育的根本認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在19世紀末期,當時美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劇烈變化,學校教育也發生了變革。由于當時美國的學校大量開展社會、學術與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在傳統學校中居于統治地位的道德教育和人文學科在學校中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由于當時美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導致社會結構變遷,移民增多,給社會帶來了價值觀整合的困難,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成為青少年德行問題發生的誘因。因此,美國教育界人士、宗教界人士對這些問題都深表憂慮,紛紛提出應對道德危機的教育主張。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德育觀點,認為社會需要全新的社會秩序和全新的道德教育模式。
二、杜威的德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要“從做中學”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要比從聽中學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與做的結合,知與行的統一。由教師把一套固定的行為準則和固定的道德習慣增強加于兒童,或者把已經組織好的道德知識灌輸給兒童,不考慮兒童的心理狀況和智力水平的“灌輸式”的道德教育或者強迫學生記誦各種成文的道德準則,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都不能成為德育教學的主要手段,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學生獲得一些與實際行為毫不相干的支離破碎的道德知識,對道德的養成是毫無意義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長”,認為“教育過程是經驗的不斷生長、改組的過程”。兒童在教育中的生長和發展,除了他們的生理生長之外,他們自身經驗的也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轉化。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一方面要不斷增加經驗,同時又要增加指導或控制后來經驗的能力。杜威認為“直接由經驗獲得的知識”對行為最有效,認為活動對于經驗和思維具有決定的作用,因為沒有活動就沒有經驗,經驗都是由做事得來的。為此,他主張學校教育應以“主動作業”活動的方式代替讓學生“靜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從做中學”“從經驗中學”。
(二)道德教育要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遵循其心理發展規律
杜威認為,“在學校里,兒童的生活成為決定一切的目的,凡促進兒童成長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這個方面。”他提出“兒童中心主義”的教育原則,認為兒童是教育的基礎和中心,教師必須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把促進兒童成長作為自己工作的中心。他反對傳統教育的死記硬背、置兒童于被動、壓制兒童個性、不考慮兒童心理特點等問題,提出道德教育要遵循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要適應兒童的整體發展,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注意改革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杜威強調在道德教育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位于德育主體位置,認為道德教育的過程從根本上講是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生是探究的承擔者,在道德教育中要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幫助他們去探索和創造。
(三)道德教育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道德是社會生活的規范和準則,真正的學習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樣而且必須要通過生活發出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德育。杜威認為,傳統道德教育的失敗,在于忽視了學校的社會性和生活性,致使學校與社會、與生活脫離,因此他提出“學校即社會”,要把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東西組織到教育過程中去,使學校成為一個“雛形的社會”,學校在利用活動性課程教學進行道德訓練時,也應充分體現社會精神和社會生活。杜威認為學校道德與社會道德是一致的,“不能有兩套倫理學原則,一套為校內生活的,一套為校外生活的。因為行為是一個,因此行為的原則也只有一個。”同時,學校德育方法應該強調組織學生直接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受到應有的道德訓練。杜威認為,那種把重心放在對犯規行為的處罰與不道德行為的矯正上,而不是放在品格的積極培養上的道德訓練就是病態的。道德訓練如果不參與社會實際活動,就像學游泳下不了水,只是反復訓練游泳動作一樣不可取。他指出:“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既沒有道德的目標,也沒有什么目的。”①“一切能發展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②因此他主張學生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在合作的活動中形成道德判斷能力,才是身心成長和經驗改造的正當途徑,即從活動中不知不覺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道德教育要與各科教學相融合
杜威認為,各科知識的內容與道德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各科教材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可以說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學共同和首要的目的。他指出,道德教育在學校里是無所不在的,學校各類學科只是統一的社會生活的幾個方面。“雖教算學、博物、理化等科時,皆有道德問題在內”。因此,杜威認為在學校里,道德是不能作為獨立的學科來傳授的,如果將道德教育與它們分離開來,那是非常有害的,對道德教育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有將道德納于各科之中,使道德教育無所不在,才能真正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我國成人教育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由于觀念上認為成教生既為成人,其思想已經相對成熟,很難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所以成人教育的德育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明顯存在滯后性。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擁有豐富的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更是對人的思想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成人教育所培養的成教學生,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的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因此加強成人教育的德育尤顯重要。目前,成人教育的德育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方法單一,以滿堂灌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