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問題論文
作者:曹壽清 單位:寧蒗縣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
瀘沽湖位于川滇交界的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及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交界處,美麗而神奇的自然風光及獨特的摩梭文化招來了世界各地游客,是遠近聞名的旅游風景區。旅游業的興起一方面給沿湖人民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給瀘沽湖的生態保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云南省建設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和麗江市建設以摩梭文化、瀘沽湖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的東部精品旅游區旅游政策的規劃下,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但由于自身自然人文資源、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一些限制性因素,瀘沽湖的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在基于對瀘沽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瀘沽湖發展的戰略框架得以提出。
1瀘沽湖旅游開發現狀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旅游過度開發給瀘沽湖帶來了森林植被退化、水生態系統破壞、瀘沽湖湖泊淤泥淤積、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能源等方面的問題。旅游開發對湖區自然生態、森林植被造成了負面影響。摩梭人典型的“木楞房”是由木料壘筑而成的四合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為了向更多的游客提供住宿條件,目前大多所修建的新房不再是摩梭人傳統的住宅,而是高達三層或四層用于發展旅游業的“木楞房”。賓館的建設再加上每年的燒柴、篝火等的木材需要,現在瀘沽湖特別是四川省境內的樹木大量減少,一些小山已成了禿頂,失去了瀘沽湖神秘的自然景色。森林的過度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又造成湖泊嚴重淤積。為發展旅游業而修通的環湖公路,加速了對原有森林植被的破壞。據查閱有關資料,瀘沽湖流域流失的泥沙量每年達200-300噸,嚴重威脅著瀘沽湖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垃圾處理方面,由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日常垃圾劇增,在沿湖較大的村落尤其明顯。污水處理方面,云南省境內已經建立了污水處理站,而四川省境內至今還未建立污水設施,日常污水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根治,仍然存在隱患。
能源壓力方面,在落水村由于旅游收入的增加,液化氣、電、沼氣池等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能源的壓力,但瀘沽湖沿岸的許多地方仍然是靠燒柴為主要能源,這對瀘沽湖的森林保護仍是一種威脅。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瀘沽湖為多種水生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賴以生存繁衍的自然條件,水生植物有19科,25屬,37種,最為典型的是波葉海菜花。瀘沽湖水生動物中魚類資源在60年代前以裂腹魚為主,年產量達300噸,這是因為在之前湖泊處于原始狀況,未進行過漁業生產,60年代后由于強度捕撈,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尤其是70年代引種帶來野雜魚,大魚壩及周邊河流泥石流的發生裂腹魚的產卵場所被破壞,出口處電站工程的筑壩堵塞了洄游通道等因素,裂腹魚瀕臨滅絕,形成了現在的以普通鯽魚為主的魚類區系,導致漁業產量的下降。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這是一個沉重的歷史教訓。
2主要對策與措施
2.1加強宣傳和提高管護力度為了保護瀘沽湖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使森林不再遭到破壞,必須加強宣傳力度和運用法制手段強化管理,一旦發現偷砍盜伐者,必須給予懲罰。對于村民建材、燒柴和舉辦篝火晚會所需木材必須實行統一規劃,定點采伐,并盡可能尋求替代建筑材料和盡可能地推廣其它替代能源,如電、太陽能、液化氣、沼氣等代替燒柴。沿湖村落要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建立領導組織機構認真貫徹落實好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每個村民都積極參與到保護瀘沽湖生態環境的行業中來。真正做到“旅游發展、農民增收、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2加大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加強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管理,對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發展經濟,改善和豐富人民群眾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學研究表明:遠古時代,200萬年才有一種鳥類滅絕,60萬年才有一種獸類滅絕;而十年前,4天就有一種脊椎動物滅絕;到今天,每4小時就有一種脊椎動物滅絕,而且生靈滅絕還在加速。據科學統計,目前地球上,有5205種野生動物正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其中我國已達370多種。以水生野生動物為例,我國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白暨豚,80年代初尚有400多頭,現存數量已不足百頭;原在我國南海海域廣泛分布的海龜,由于產卵場遭到破壞,資源已寥寥無幾。此外,儒艮、白鱘、達氏鱘、山瑞等品種,現在也都難覓蹤跡。殘酷的事實表明,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已刻不容緩,為此首先要加大漁政執法力度。其次,要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要向群眾宣傳,不僅要向成年人宣傳,更要向兒童宣傳,消除宣傳上的誤區和盲點,蕩滌“野生動物無主,誰捕誰獵誰得”的舊習俗,提高全社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各村民小組要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寫入村規民約,共同開展好瀘沽湖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
2.3加強對各類固體污染物的排放和管理對于村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要按村落分布情況,統一規劃,建設垃圾處理站和污水排放工程;對于村民和游客,要加強宣傳,禁止向湖中扔垃圾、煙頭等雜物。對于沿湖村落景點人畜糞便,可采用“沼氣”處理(沼渣作農肥利用),水沖式廁所引入排污處理系統,通過以上措施減少對瀘沽湖的污染。
2.4加強對荒山的綠化造林和流域綜合整治工作對于大漁壩、烏馬河、三家村、浪放、山垮等河流的泥石流應采取以工程、生物和農業耕作措施相結合的小流域綜合治理,逐步減緩對湖泊的淤積;對于流域源頭,要禁止毀林開荒,逐漸增加水源林的比例,實行退耕還林,鼓勵流域源頭村民種植經濟林木,一方面可從中受益,另一方面又可綠化荒山荒地,保持水土,減少泥石流對瀘沽湖的污染淤積。
2.5利用經濟杠桿,征收管理費和經濟罰款除了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森林砍伐及加大水生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外,還應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對旅游經營者的垃圾和污水排放按其數量和一定的標準收取相應的管理費,對亂扔垃圾者在教育的基礎上,采用經濟罰款的措施,使湖區生態環境得以有效保護,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以及國家、集體、個人三結合的方式,加強湖區原有污染的治理。人口、資源、環境,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三大難題。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為實現人類與野生動植物的和諧相處,建設一個充滿生機的自然生態環境而努力。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瀘沽湖地區開發的幾個戰略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