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一、實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義
“三生教育”立足于云南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吸收借鑒了古今中外教育發展的精髓,通過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創造能力、發展能力,更好地解決了當前環境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核心問題,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促進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實施“三生教育”是增強雙柏縣教育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的基本保證。“三生教育”,立足于幫助個體成長,著眼于建設現代教育價值體系,著力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努力培養建設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現代人,全面實施“三生教育”,無疑對促進雙柏縣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開展“三生教育”的基本情況
雙柏縣在推進“三生教育”工作中,準確把握“三生教育”的內涵和實質,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做到了“突出一個核心、落實兩個標準、抓牢三個環節”,促進了“三生教育”的積極穩步推進。
1.突出“一個核心”。突出“一個核心”就是突出“三生教育”必須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個核心??h教育局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的實施方案與工作計劃,明確了“三生教育”的任務、方法、途徑及各自的職責。方案提出“三生教育”要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融合的高度,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關注人類發展面臨的普遍問題,關注個體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問題,關注學生主動、健康、全面的發展問題,從人生的角度逐步構建個體成長的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現實性。
2.落實“兩個標準”。落實“兩個標準”就是要認真落實“三生教育”的課程和師資標準。一是認真組織落實“三生教育”的課程標準。按照省教育廳、州教育局的要求,在全縣各學校(園)認真組織“三生教育”教材的征訂,幼兒園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學中要全面開設“三生教育”課;小學分別在學前班、三年級和五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初中七年級、普通高中和職業高級中學均在一年級集中開設“三生教育”課程。二是認真制定和落實“三生教育”教師標準。“三生教育”涵蓋面廣,涉及多領域學科,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廣博的知識,整合知識的能力,良好的師德和教書育人的能力,還應具有實踐與創新“三生教育”理論的能力。
3.抓牢“三個環節”。抓牢三個環節就是抓牢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三個環節。一是抓牢實踐教育環節。各類學校認真制定工作方案,有機地通過課外主題活動、家長學?;顒?、法制副校長活動等形式,開展了滲透“三生教育”的多種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磨煉意志、增長才干。二是抓牢課堂教學環節。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各校(園)已將“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開全課程,保證學時,在教學中,廣大教師大膽進行探索,積極進行教學實驗,初步總結了“三生教育”課堂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是抓牢教育科研環節。在縣教研室的統籌安排下,各校(園)都積極啟動“三生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使“三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做到有層次、有重點。
三、推進“三生教育”初探
1.抓好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實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強的“三生教育”。一是強化課堂教學。各校要以適當的方式開設“三生教育”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保證必要的學時,進行靈活的考核評價,給予一定的學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二是突出實踐活動。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學真知、做真人、長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重點,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以塑造學校形象和提煉學校精神為重點,以特色優勢和特色創新為核心,以培育優良的校風為目標,深入開展高品位、寬覆蓋、多形式、主題鮮明、雅俗共賞、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活動。還要提升學校環境建設的文化內涵和層次,營造有利于“三生教育”實施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門要主動引導、幫助和協同家庭實施“三生教育”。要通過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信箱、家長熱線電話、家校聯系制度等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要幫助家長轉變家庭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內容與方法,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特別是要幫助家長提高綜合素質,用積極、規范的行為給孩子作榜樣和示范。要通過開辦家長學校,舉行家長交流會和個案分析會,召開家庭教育咨詢會、研討會,推介家庭教育書籍和影視片,開展家訪、與家長交心談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實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圍。
3.抓好社會教育。教育部門要主動參與優化社會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社會對實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響和積極作用。要主動爭取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的長效機制。要主動爭取文化等部門的支持,多創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藝作品和影視作品。要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科普基地、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等公益性文化單位和社會教育單位,對學生實施“三生教育”。要主動爭取社會各界支持,為組織開展“三生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總之“,三生教育”應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個性特點,激發生命之光,從而實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青少年學生的健康發展,實現“教育中的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回歸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