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版權貿易論文
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v觀全球經濟發展,不論是從企業自身發展,還是外在市場競爭,“走出去”都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因此,不僅是商業要“走出去”,文化也提倡走出國門,面向世界,因此出版如何“走出去”也成為這幾年業界的熱點話題。由于出版產業自身的特殊性,出版要成功“走出去”無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如果沒有正確的策略和系統的規劃,其效果恐怕難以盡如人意。因此,我們需要把“走出去”工作提升到系統化、專業化高度,把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建設。這里所謂出版“走出去”工程,是以出版物為載體,通過成品出口、版權貿易、資本輸出等各種途徑,把我國的優秀精神文化作品介紹到其他國家,擴大國際影響力。加強出版行業的文化輸出,無疑是逆轉我國文化貿易逆差、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一中國出版需要“走出去”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出版“走出去”的政策,各出版機構對“走出去”工作的認識性和主動性都有了大的提升。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出版社如此積極,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外文化交流需要
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拓展文化發展空間,初步改變我國文化產品貿易逆差較大的被動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1]美、英、法、德等歐美發達國家早就將出版推向世界,英國出版業40%的市場在國外,法國20%的圖書是為了出口[2]。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我們對于先輩們創造的傳統文化以及改革開放30年來的新技術新成果引以為傲,但國外對此卻知之甚少。書籍是介紹文化成果的重要載體,然而由我國出版的中外文版圖書直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才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因此我們有必要將中國的優秀文化和科技成果更廣泛更有效地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有了更具影響力的文化支持,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將得到相應的提升,更有利于“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掌握主動權。”[3]此外,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世界有了想要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愿望和需求。歐美各國中文愛好者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他們想要了解中國,就免不了閱讀中文書籍。有了需求,無疑就會拉動海外中文圖書市場。中國題材圖書越來越受到國外出版商的青睞,目前多家著名出版集團相繼設立了專門出版中國圖書的部門,例如企鵝、哈珀、蘭多姆等。
(二)產業發展需要
從全球出版集團營業額排行榜,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是出版大國,但并非出版強國。我們有著龐大的出版體系,但出版收益與國外出版巨頭而言卻相差甚遠。2007年全球出版業50強企業中,中國仍然僅有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家上榜。不同于其他出版集團全球性的收益分布,我國出版企業影響力主要在國內,銷售收入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與此同時,海外中文圖書市場當前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發展期。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東南亞、澳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約一共有3000多萬海外華人。近十多年,來自我國內地、臺灣、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的新移民在快速增加,他們需要閱讀中文圖書,我國在海外求學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到國內的新書。”[4]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面對國外出版巨頭的涌入,“走出去”無疑是出版產業做強做大的必然結果。出版社只有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不斷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才能真正創造品牌,屹立于世界出版之林。
(三)改變文化“逆差”的需要
對外開放歷來都是雙向的,改革開放后,雖然我國在對外貿易上改變了過去的貿易逆差的局面,但文化輸出一直處于弱勢。“隨著文化資源和市場的開放,長時期和巨額的版權貿易逆差所產生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文化產業利潤的巨大流失,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文化產業的萎縮以及文化價值觀念的沖突。”[3]加強作為精神文化承載物的出版物輸出,無疑是改變“文化逆差”的最佳途徑。
二“走出去”工程現狀分析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我國出版“走出去”工程的建設和實施情況并不樂觀。過去3年,中國圖書的版權輸出分別為1434種、2050種、2007種;引進版權和輸出版權的比例已經由最高時期的15∶1下降到2007年的4∶1[1]。雖然圖書輸出總量呈逐年增長的態勢,但我國出版走得并不遠,也走不穩。從輸出的語種看基本上是中文,出版輸出的大部分限于港臺地區,中文出版物在西方出版物市場所占份額極小,影響十分微弱;從輸出的種類看,由于文化宣傳存在偏差,輸出的品種多集中在傳統文化,國外出售的更多的只是烹調、中醫、武術書籍……迫切的輸出需求,但不能帶來理想的結果,這其中肯定有我國出版本身的不足之處和一些客觀因素存在。
(一)文化差異性
借用德國圖書信息中心主任王競博士的話:“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的諸如語言、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出版體例等一系列不同,制約了中國圖書的版權輸出。”
(二)翻譯問題
正是由于文化上的差異性的客觀存在,如何準確將作者的表達翻譯成輸出國的文字成為了擺在出版者面前的實際問題。在向國外市場推薦作品時,由于外國出版商傾向于直接獲得翻譯稿,出版社紛紛表示翻譯問題成了走出去最大的瓶頸。成功走向國際市場的《狼圖騰》一書,目前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各國出版?!独菆D騰》海外版權人周海倫表示,這本書的翻譯時間長達2年。我們國家雖然擁有眾多各類外國圖書翻譯的優秀人才,但是缺少能夠把中文翻譯成其它文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