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美文學
英美文學課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高素質英語人才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傳統的文學課堂上老師偏向于采用逐段講解的方式,學生則把老師的講解照單收下,考試時如數倒出給老師查驗。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學生成為教學的客體與附庸,批判性和獨立性受到壓抑,最終對英美文學課“不感興趣”。這一現象引起了文學課教師對英美文學教學的反思。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以系統功能語言學為主要理論基礎的多模態話語分析為英美文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多媒體網絡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引入多模態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多模態話語的研究現狀
多模態話語研究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多模態話語是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1]。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現代語篇的多模態特性成為語言學的研究熱點。國內外關于多模態話語的研究現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研究體系。關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對語言教學的指導作用方面,國外的領軍人物是Kress和vanLeeuwen。他們在著作中探索了如何在科學課堂中開展多模態教學,指出圖像、手勢和動作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遠非輔助,而是構建課堂多模態意義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內研究還在起始階段,胡壯鱗、張德祿、李戰子等學者做了相關研究,其中李戰子指出了這種分析理論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多媒體網絡與文學作品的模態互動協作關系
文學語篇原本就不是單一模態的而在本質上就是多模態的。文學作品以文字符號的形式來傳達復雜世界的多種信息,這些信息包括視覺的、聽覺的,甚至觸覺的、味覺的,是真實世界的藝術再現。閱讀文學作品,讀者要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而多媒體網絡提供給讀者的內容中有聲音、文字、圖像,還有不同的顏色和字體,本身具有多模態性。它以獨特的方式跟文學作品文本共同構建意義并且更直觀易懂。因此兩者構成了強勁的模態互動協作關系。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課堂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多媒體進入了教室,互聯網實現了全世界資源共享,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和網絡以多模態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這種聲、像、圖、文并茂的交互式訓練語境帶給學生聽覺的、視覺的、觸覺的多種體驗和多感官刺激,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激發他們聽說英語的興趣從而獲得交際意識和語用能力。多媒體網絡教學條件下的英美文學課程多模態教學模式就是基于以上理論,力求現實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向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和有網絡支持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轉變。
三、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美文學課程的多模態教學探索
多模態教學理論提倡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如音頻、視頻、圖片、模型等融合聲、光、電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覺器官的多模態認知來進行教學。因為圖像和聲音往往比文字更加生動形象,而綜合運用圖像、聲音、文字等多種方式能充分發揮更多感官的作用,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并加以處理、儲存和利用。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多媒體網絡環境下英美文學課程的多模態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在多媒體網絡提供的“情景”下,通過“協作”、“會話”等方式完成知識建構,實現個體化學習;教師則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揮主導作用,設計和構建學習環境。
(一)多媒體網絡環境下以教師為主導,創建信息化教學環境
“外語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外語實踐能力,即在真實語境中的交際能力。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提供真實語境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手段”。缺乏真實語境是學生學習英美文學課程喪失興趣的原因之一。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英美文學帶給他們的是不熟悉、不了解的陌生世界。通過角色模擬創建情景的教學法只是一種憑空想象的語境,不能夠使學生獲得真實的交際語境感,而基于多媒體網絡虛擬的現實語境,可以多角度提供信息量大、范圍廣的圖文聲像,把一切遙遠的和抽象的變成近距離的和具象的,縮小了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距離,有效地突破了英美文學教學語境缺失的瓶頸。
1.根據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建立教學資料庫,以便資源共享。
目前網絡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信息接受和傳播的渠道,但是與教材配套的各種聲像資料卻仍然十分匱乏。教師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作家生平、作品的歷史背景、作品分析的文本資料,根據小說或戲劇改編成的影視資料,小說或戲劇的經典對白或獨白的錄音資料,建立英美文學經典作品閱讀文庫或影視數據庫。以文本、圖片、音像資料相結合的多模態呈現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理解。
2.根據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開發課件
英美文學課最大的特點是信息量大,包含作家作品,背景知識,文學理論知識。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僅板書都要占據大量的教學時間,如果利用網絡資源預先制作教學課件,即節省了板書的時間,也使整堂課井然有序地進行下去。以狄更斯小說《遠大前程》的教學為例,教師課前準確把握和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用powerpoint軟件把文字、圖片、音像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做成電子課件。制作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反應,給他們留下思索空間。在介紹作者的生平和文學生涯時可以將作者的照片或肖像以及代表作品的版畫封面結合在一起,做成動態的畫面,老師做適當的解釋后再分析和介紹作品。同時還可以插入用Movieclipping軟件制作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剪輯片段讓學生欣賞,然后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如:小說是如何對主人公進行刻畫的?他遠大前程是怎樣一步步破滅的?當學生感性認識加深后,理解就容易多了。多媒體資源為學習者創設的語言輸出環境是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可讓學生模仿電影對白,表演,小組討論,作口頭或書面報告等。多模態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地刺激了學生感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文學課上也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