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宏觀經濟
近年來我國紡織業快速發展,棉花需求量大幅增長,由于國內產需差距大,棉花產量供不應求,國內紡織及棉花進口企業大量購入外棉。據海關統計,2010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棉花2.839×106t,同比增長86%。進口來源幾十個國家,其中美國和印度居于前位,兩國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5.5%和30.6%。自印度棉在2005年開始銷往中國以來,印度進口棉迅速搶占市場,超越烏茲別克斯坦和澳大利亞,成為我國棉花第二大進口國。
1印度棉的品種和品質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生產國、消費國。印度棉花種植面積自20世紀50年代后就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其種植面積達1.06×107hm2,幾乎是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兩倍。印度棉的種植區域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9個省份,占印度全國總面積的99%,其中最大的是旁遮普邦,占全國種植面積的18%,最小的是泰米爾納德邦,占全國總面積的4%。印度棉花按長度分為三個類別:一是短纖維屬印度土種棉,纖維長度一般在23mm以下;二是中長纖維屬美種陸地棉,纖維長度一般在23~33mm之間;三是特長纖維,屬陸地棉和埃及品種,纖維長度一般在33mm以上。
目前我國進口的印度棉品種主要是中長纖維品種,品級檢驗結果多為2~3級,長度27~31mm,馬克隆值在3.6~4.5之間。我國進口的印度棉品種70%左右為Shankar-6,該品種棉花也是國際市場出口量最大、需求最多的棉花品種。印度棉具有很多優點:性價比效應突出,價格優勢明顯。印度人口眾多,勞動力成本低,同等級棉花價格比機采棉低3到5美分。印度棉花價格便宜,這成為中國企業選擇印度棉的首要條件;內在品質不錯。由于印度棉花普遍采用皮輥軋花,纖維損傷小,其棉花纖維平順,長度較長、短絨率低,纖維長度長于國內鋸齒軋花的棉花,長度一般在28mm以上。強力較高。一般中等級棉強力都在28GPT以上;航運優勢明顯。印度到中國距離近,棉花交貨時間短。對于棉花進口商而言,較短的航行時間意味著更低的運輸成本和海運過程中更小的價格波動風險。中國進口美棉的航行時間在30d左右,而從西非進口,航運時間需要40多d。如果棉花價格在船期中發生逆轉,或供應面上出現風險,進口商將遭遇損失。
棉花運輸從孟買到上海的航行時間僅11d,到青島、天津也僅在18~20d。印度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較其他主要產棉國有更大的航運優勢。并且其品種多樣,滿足不同紡紗的要求。近幾年來,印度農業部非常注重棉花品種的選擇,將內在品質優良的品種如H-4、Shankar-6等保留下來,其他的品種正在用優良的美棉品種進行改良種植,其棉花的內在品質有很大的提高[1]。
2印度棉的加工和檢驗
印度棉花普遍采用皮輥軋花,80%采用皮輥軋花,20%采用鋸齒軋花,后者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因為印方認為印度棉花非常柔軟,須保護其纖維特性和長度,所以不會改變其傳統的加工方式(皮輥機加工)。但多數加工廠機器陳舊,效率低下,維護不及時,導致加工形態不好,污染普遍。由于紡織廠對清潔的棉花并沒有給出更高的價格,加工廠無意改善這一狀況。一般加工廠加工的棉花雜質含量在5%~8%。印度軋花廠基本沒有皮棉清理機,軋花工藝缺乏“皮棉清理”程序。近年來,為了提高棉花品質,滿足紡織廠對高品質棉花的需求,印度規范了現有軋花加工企業,更新加工設備,改善軋花工藝。印度約有80%的棉花在現代化加工企業進行加工,有些雜質含量甚至低于1%,由于這些措施的推行,印度棉花在國際市場的接受程度相應提高,這也是近兩年印度棉花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
印度棉花的收購和銷售大多按品種分類和制定標準。東印度棉花協會是印度半官方的行業協會,根據印度的不同棉區和品種,制定可供出口品種的品級標準。該協會制訂的印度官方品級標準有27個,每個說明有5個品級,即:ExtraSuperFine、SuperFine、Fine、FullyGood、Good。在集體分級具體分級時,還可在兩個全級中間加一個“Half”級。印度棉花品級標準制備所考慮的因素為色澤、葉屑、雜質和黃染程度等。印度棉花的分級方法以感官檢驗為主,根據色澤、雜質和軋工三個因素進行分級,手握棉樣對照實物標準評定品級。印度國內棉花檢驗由印度棉花公司負責,檢驗報告一般由政府簽發。為了控制出口棉花質量,目前部分出口棉花公司都可以委托第三方出具HVI檢驗報告。印度棉花流通高度自由化,棉花質量管理比較粗獷。在國內棉花貿易中,一般對比小樣看大貨的方式確定棉花等級,主要以買方的認可為準。在國際貿易中,印度棉是以成交小樣定級[2]。
3印度棉常見質量問題
3.1短重現象嚴重,偶有包數短缺現象
由于印度氣候較為炎熱干燥,基本上所有軋花廠在加工棉花時都往車間噴灑水霧,導致印度棉花出加工廠時含水較大;而經過長時間儲存和長途運輸,水分揮發,使得短重問題普遍出現。在到貨過程中偶有出現嚴重的包數短缺現象[3,4]。
3.2品質參差不齊,有的降級幅度大
印度供應商魚龍混雜,同型號的進口棉花到貨質量差異很大,少數印度棉到貨品級一致性差,有的甚至降兩個級,嚴重危害了國內用棉企業利益。
3.3異性纖維普遍存在
印度屬于發展中國家,手工采摘棉花致使異性纖維含量較高,有的棉包含編織袋絲、羽毛、紗線、毛發、碎布、糖果紙等特難除雜質和異性纖維,對成紗質量和染色形成直接影響。但由于加工方式為皮輥軋工,異性纖維沒有過度分散,原狀態較多,故紡紗廠挑揀異性纖維相對容易。
3.4回潮率偏高,棉花板結霉變時有發生
由于軋花過程中用噴霧頭往籽棉上噴水,但控制不好往往棉花會超過8.5%的公定回潮率,造成棉花板結甚至霉變。
3.5夾帶檢疫物
印度是棉花卷葉病毒、棉花黑根腐病、墨西哥棉鈴象等有害生物的疫區,所以有可能經進口棉花產品將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傳入我國。由于管理不到位,印度棉包中經常會發現較多棉籽,棉包上沾附和集裝箱中帶有土壤的現象較普遍,因而在檢疫上應引起高度重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