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高等教育
一、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現狀
1.“邊緣化”的語文課
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地位非常尷尬。就學生而言,語文課與理論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專業課相比,似乎學不到任何明顯的知識與技能,所以并無太大用處。因此,與專業課相比,語文無足輕重。在公共課中,語文也備受輕視:漢語是母語,人對母語的認知是天生的,因而母語學習無須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相比之下,作為外語的英語,則需要在學習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公共課、母語等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得高職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是語文學科邊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教育制度的偏離和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態度也難辭其咎。
2.高四語文
按照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語文課幾乎貫穿了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整個學習階段,而拼音認讀、識字組詞及讀文寫作則成為其主要的學習內容。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很好地完成了拼音、字詞、造句、寫作甚至陶冶情操等教學任務。而在初高中,語文和其他許多學科一樣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學生較難領略到語文課應有的魅力。高職語文原本可以從多方入手,建立一種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但實際情況卻是:在高職院校通行多年的語文課最終淪為“高四語文”。教材內容稍顯陳舊重復、遠離實際語言生活、教學方法老套、教學目標模糊不清、考核方式單一等等綜合因素使得學生對語文課完全失去了興趣。而在學生看來,語文仍是為應試教育而生。高職語文淪為“高四語文”,學科邊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勢必難以完成其歷史任務,這與當初預設的目標大相徑庭,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近年來,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呼聲四起。除了建議在高職院校范圍內更多、更廣地開設語文課程外,也有人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了高職語文課程改革的一系列設想。
1.更新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理念
合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尷尬遭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恰當的教育教學思想造成的。因此,要讓高職語文回歸正途,首先要改變參與教學活動的各個主體的高職語文課程觀。
第一,教師要正視高職語文課程,并形成正確的教學觀。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學科邊緣化,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高職學生因忽視大學語文的重要性而對其失去學習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其公共課的課程性質,從事一線語文教學的教師很難在該學科上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進而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職稱晉升。所以,很多語文教師對高職乃至大學語文課都敬而遠之。師資力量薄弱,在崗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高職語文課的地位日益降低。要改變該課程目前的現狀,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非常重要。這也需要學校及社會通過多種形式的手段和途徑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并以此感化和引導學生,使之對大學語文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第二,學生要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的尷尬遭遇,與當代大學生的語文學習觀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公共課中,語文沒有思想政治課分量重,也沒有英語熱門,當然更不能與眾多新鮮且重要的專業課相抗衡。而語文課所學習的對象———漢語的母語性質,更降低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得該學科的邊緣化程度不斷加劇。因此,改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對于該課程能否順利達到其教學目標至關重要。首先,要讓他們理解語言文字在整個文化傳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深刻認識漢語、漢字及漢文化所面臨的巨大生存挑戰,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緊迫感;其次,闡明語言文字的社會交際功能———語言交際是一門重要的學問甚至藝術,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語言在其將來的生活、就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加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重視程度。最后,應引導其認識語文對于提升高職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應該有較高的人文素養。雖然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一任務,不完全由語文課程來承擔,但在高層次的人文素養的形成過程中,語文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綜上所述,學生首先應該形成正確的大學語文觀,嚴肅認真地對待語文課,這樣才能有效遏制高職院校語文課程的邊緣化。
2.轉換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模式
更新教育理念,只是防止高職語文課程繼續邊緣化的思想準備。要讓高職語文徹底摘掉“高四語文”的帽子,還需要從教育模式入手,讓語文教育回歸正道。
第一,要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目前所通行的高職語文教材在內容上與初高中的重復之處非常多,這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有的語文教材教學內容設置過于陳舊,難以真實反映當今社會語言文字生活等相關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會因此減少。所以,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也是高校語文課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語文的課程應集中于“寬度”的拓展,力求讓學生認識更多的作家、欣賞更多的優秀作品,并以此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當然,寬度的拓展,并不意味著高職語文教材拒絕那些優秀的經典文學作品。面對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教師則應從“深”的角度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和欣賞。此外,高職語文課的教學內容還應該首先從“增強交際功能,提高人文素養”這一目標出發,選擇那些與大學生生活更接近、學生更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便會事半功倍。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各種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語言文化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尤其在網絡這一主流媒體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新的生動活潑的詞語和表達方式,吸引了許多研究者。從2005年開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每年都會出臺語言文字生活現狀報告,其中不乏大量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語文現象及新詞新語。但這些新鮮、有生命力、有吸引力的語文現象卻與大學語文課堂嚴重脫節。高職語文課程中如果能適當地加入一些新鮮的語言文化現象,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