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外語翻譯
近年來,隨著認知心理學和其他認知科學理論的發展,翻譯過程的實證研究模式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有聲思維法(Think-aloudProtocols,簡稱TAPs)作為一種探索翻譯內在過程,即譯者大腦思維、操作過程的途徑被認為是所有研究翻譯過程的方法中最可能(或最接近)反映翻譯時大腦運作過程的方法,其實質是屬于心理學中收集思維過程數據的內省法或口語報告法的一種,要求受試者在完成一個任務時大聲講出大腦的一切所想,它最早被德國心理學家鄧克爾用于研究人類問題解決過程。在此以英語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商品說明作為翻譯文本,以有聲思維作為實驗方法,觀察受試者的翻譯過程。通過商品說明翻譯過程的實驗研究,一方面進一步了解理工科院校英語本科專業的學生在完成英語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并具有一定翻譯理論的基礎上,其具有的特定文本翻譯過程的特點,以及理解中常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實驗的方法比較兩種翻譯過程的異同,觀察其翻譯單位的選擇和翻譯策略的應用等相關情況。
一、實驗設計
本研究選擇了單一受試者。受邀的3名受試均為英語專業本科生,并具有一定的翻譯理論知識,包括112小時的筆譯課程和64小時的口譯課程,屬于語言學習者。之所以選擇語言學習者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有聲思維數據來了解受試所在年級學生的翻譯能力。受試的L1(第一語言)為漢語,L2(第二語言)為英語,其中未有語言表達缺陷者或雙母語者。受試的選擇遵循自愿、匿名保證等原則。受試基本信息見表1。實驗中選取了一段中文和一段英文的商品說明。原文的理解難度應當適中:太簡單了不能體現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別;太難容易影響受試的情緒,使其悲觀消極應付敷衍,進而影響翻譯過程中有聲思維數據的客觀性。實驗中所用的英文商品說明原文出自Sony公司所生產的低音擴音器2011年版的使用說明,中文商品說明原文選取了中國大陸同仁堂生產的六味地黃丸2011版的使用說明。兩段說明材料均保留了一些英漢各自的語言特點。兩段材料中各選取了八句話,一方面考慮到有聲思維實驗客觀上要求所選取的翻譯材料難度不能太大,另一方面考慮到實驗時間不宜太長,宜控制在一小時內,以減少時間過長對于實驗數據的影響。原文基本信息見表2。
(一)研究方法與實驗程序
本實驗采用TAPs與回想式訪談相結合的分析模式。以TAPs數據統計翻譯單位與翻譯策略的分布情況,在討論和分析中結合回想式訪談。在試驗準備階段,受試者要先接受有聲思維的培訓,主試對受試進行一對一培訓,使受試了解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并進行實驗訓練。培訓中采用了一段包頭市本地方言來進行有聲思維示范,讓受試者進行從方言到普通話的語內翻譯練習。在培訓中主試對報告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并作一些必要調整,同時在培訓過程中,受試可以熟悉實驗場所及其設備。在正式實驗開始前,主試會給受試一段英文商品說明進行熱身練習。當受試進入比較自然的狀態后,主試將需要翻譯的商品說明文字稿交給受試。本研究中兩段商品說明分開發放給受試,即當受試完成一項翻譯任務后,再把另一段給受試。實驗過程中主試不能干涉譯者的單獨翻譯過程,主試負責用錄音設備記錄受試所說。兩段翻譯任務完成后,受試接受采訪,其中涉及的問題有:有聲思維是否影響你的翻譯過程?如果有,表現在哪些方面?你在進行有聲思維報告時,多大程度地反映了自己的思維過程?在翻譯過程中你的翻譯單位更多的集中在哪個層面?就翻譯策略來講,你最常用的是哪類翻譯策略?對于實驗所用的商品說明,你翻譯的難點在哪些方面?自己認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二)語料分析方法
1.數據處理。本實驗包括兩種數據:有聲思維數據以及對受試的后繼訪談。有聲思維數據在實驗完成后要撰寫成文字稿,在轉寫過程中,有聲思維數據中包括的一些翻譯步驟(閱讀、停頓、重復、修改、評價、策略)也要進行相應地標注。
2.翻譯單位的數據統計。翻譯單位的切分標準遵循Jaa-skelainen的定義,重點關注受試的注意力單位,將翻譯單位劃分為M(詞以下)、W(詞)、P(短語)、C(小句)、S(句子)、D(句義)共六個層次。如果受試以查閱詞典的方式來解決某個詞或詞組的翻譯,單位即為詞或詞組;如果受試在整體把握句子的時候,夾雜著反復考慮解決單詞翻譯的步驟,則將句子和詞的單位各統計為一次。這樣就可以比較方便地統計出該受試在進行該文本翻譯時分布在不同語言單位上的翻譯單位數量。
3.翻譯策略的數據統計。本研究中參考Lorscher所列舉的翻譯核心元素建立編碼。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元素包括RP(發現問題),VP(報告問題),→SP(尋找辦法),SP(問題解決),PSP(問題初步解決),SPN(問題暫時未解決),SEARCHSP(問題遺留),SPa,b,c(問題部分解決),MSL/MTL(原文/譯文復讀),REPHR.SL(原文重釋),REPHR.TL(譯文重釋),CHECK(文本檢查),OSL(原文重組),OTL(譯文重組),REC(原文閱讀),[TS]com(文本評價),T(直接翻譯),ORG.(文章總體把握)。
二、實驗數據統計與分析
(一)翻譯單位的統計與分析
3位受試翻譯2篇文本時運用的翻譯單位統計如表3所示。將受試的漢譯英和英譯漢兩種翻譯方向的翻譯單位合并統計后,匯成柱狀圖進一步分析的情況如圖1所示。根據表3和圖1,筆者發現譯者翻譯時采用的翻譯單位有以下特點:其一,同一譯者在做英譯漢與漢譯英時所采用的翻譯單位的百分比存在明顯差別。這說明原語文本對譯者翻譯單位的選擇有一定影響。其二,受試的翻譯單位多分布在詞和詞組上,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翻譯特定詞語,對于短句、句子以及語篇層面的翻譯單位把握不多。這說明英語學習者使用的翻譯單位比較小。其三,英譯漢中以詞為翻譯單位占受試所采用翻譯單位統計總量的62%;漢譯英中以詞為翻譯單位占受試所采用翻譯單位統計總量的32%。這說明英譯漢中以詞為翻譯單位的比例較漢譯英高,進一步說明母語向外語與外語向母語的翻譯單位分布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