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個分類,一個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還能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yǎng),給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培養(yǎng)。一堂成功的音樂教育課,應該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激情,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能使學生充分運用各種相關音樂材料來學習音樂,這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造教學方法。
一、播種期———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相對安全、自由的空間,教師在課堂中應該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暢所欲言,充分抒發(fā)自身的情感,感受愉快的教學氣氛,身心愉快的教學更容易喚醒學生想象的翅膀,激發(fā)沉睡的思維。教師應在課堂中營造一個輕松和諧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讓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說出聽到音樂時心里面的感受,用動作或者語言描繪出聽到音樂時眼前展現的圖景。比如:在教授《小青蛙找媽媽》這首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紙上畫出小青蛙、小蝌蚪,并依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小青蛙的媽媽,然后告訴他們小青蛙從出生到長大的成長過程,讓學生在歌曲中感受小青蛙成長的喜悅,感受大自然神奇的進化力量。
在歌曲學習完畢時,還可以讓學生們角色扮演,分別飾演小青蛙和小青蛙的“各個媽媽”,這時學生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最后在游戲里面輕松愉悅地完成課程。這樣一堂學生敢唱、敢說、敢做的音樂課,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施肥期———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
在信息浪潮翻飛的時代,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無疑是一把利器,為教育教學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多媒體技術有著傳統(tǒng)教育沒有的諸多優(yōu)勢,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文字與圖片、聲音與圖像相結合,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與形象性,它在音樂課堂上的運用,極大增強了音樂課的魅力,提升了音樂課堂的效果。
1.音形結合,讓音樂盡情“舞蹈”。比如在教授《采蘑菇的小姑娘》一課時,我們可以拋棄以往的唱歌教學:學生聽完完整的音樂,然后跟著教師的琴聲學唱歌曲,這樣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細胞,學生為了學習而學習,不能理解和體會音樂真善美的內涵,而多媒體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短板。《采蘑菇的小姑娘》整個歌曲充沛著兒時情趣,節(jié)奏明亮高快,旋律活潑跳躍,一個活潑可愛、勤勞勇敢的小姑娘形象躍然紙上。
在這個課程中,可以用多媒體設計一個精美的課件: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的動畫形象、各種各樣的小蘑菇和大森林里奇形怪狀的動植物造型,然后配上音樂。在這樣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激情馬上被調動起來,在色彩繽紛的動畫形象里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整堂課上學生熱情高漲,活力四射,沉浸在音樂給予他們的快樂之中。
2.音畫結合,給音樂以美感。音樂是一門渲染美的藝術,低年級的學生如果僅從對音樂的旋律與歌詞的學習中來感知音樂的美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有多媒體技術的傾力加盟,那么效果就會大大不同,學生能從豐富的教學素材中更好地把握音樂的美好情感。比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就可以使用相關多媒體視頻,如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人們盡情嬉戲、奮力劃漿、愉快歌唱的歡樂情景,鳥兒在天空飛翔的美好瞬間,風指弱柳的美好畫面……讓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完全重合,內心產生美的情感,積極向音樂審美的教學核心靠近。
三、澆水期———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機會
在音樂教育學習中學生創(chuàng)造的機會無處不在,歌唱、欣賞、樂器、舞蹈教學均可以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的舞臺。在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放寬“權限”,不再局限于即定的旋律,讓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力,比如可以把熟悉的旋律改版成流行旋律,也可以按學生的喜好改動歌詞,還可以把歌曲改成方言版等;而在欣賞教學中,鼓勵學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用語言、歌聲或者動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獨特理解。
比如在欣賞《牧童短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陷入想象的世界:一個調皮的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短笛……四、成長期———讓學生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感教育學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好記心不如爛筆頭”,意在強調動手的重要性,在音樂教育中同樣適用。音樂藝術的培養(yǎng)如果僅在教師的口授之下進行,那么學生學到的只是生澀難懂的音樂理論知識,絲毫不能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快樂和美好,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不會有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教育要注重教學過程而不是所謂取得某種成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要為培養(yǎng)一個成功的音樂家而戰(zhàn),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成就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