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教育
自我效能(self-efficiency)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1]。學業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在學業領域內的表現,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擁有能力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的一種主觀判斷[2]。在護理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影響著護生對專業學習活動過程的選擇、對學習行為的堅持、遇到困難時的態度以及對知識和技能獲得的信心;學習策略直接影響著護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技能的使用以及對整個學習活動的監控與調節。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取分層抽樣方法抽取成都醫學院護理本科在校學生(不含實習生)216名,發放問卷216份,收回有效問卷212份,有效回收率為98.15%。其中一年級74名,二年級60名,三年級78名。被試者中以第一志愿填報大學的學生有163名,占76.89%,以第二、三志愿填報的有37名,占17.45%,專業調配有12名,占5.66%。
1.2研究工具
1.2.1學業自我效能問卷
選用華中師范大學的梁宇頌、周宗奎編制的學業自我效能感量表[3],將學業自我效能分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與學習行為自我效能2個維度,每個維度有11個條目,共22個條目。該量表采用5分制記分,分數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本次研究前對量表進行預測,2個維度的Crobachaα系數分別為0.802和0.891,總量表的Crobachα系數為0.901[3],已被廣泛應用于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測評。
1.2.2學習過程問卷
選用Bibbs編制(雷靂等修訂)的“學習過程問卷”[4]。此問卷包括淺層型動機、深層型動機、成就型動機、淺層型策略、深層型策略、成就型策略6個維度,每個維度有6個條目,共36個條目。
1.3研究方法和統計方法
調查組將量表問卷統一發放給調查對象,調查者指導被試者填答。使用SPSS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相關處理分析。
2研究結果分析
2.1護生學業自我效能和學習策略的總體狀況
從總體上看,212名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平均值為(3.36±0.43)分,處于中等偏高的狀態。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略高于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過程6個子維度條目上得分均在3~4分之間,其中成就取向學習策略相對較高,深層取向學習策略其次,淺層取向學習策略分數相對較低。見表1。
2.2不同年級護生學業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得分比較(表2)
表2顯示,不同年級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水平及學習策略水平的差異并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從各年級的平均分排列來看,自我效能和學習策略水平隨年級升高而不斷降低。
2.3不同高考志愿護生學業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得分比較
(表3)表3顯示,不同高考志愿護生在學業自我效能及學習策略水平上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護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策略的相關分析
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與學習過程各個維度的Pearson相關分析發現兩者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見表4。
3分析與討論
3.1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本調查顯示,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總分平均值為(3.36±0.43)分,其中學習能力自我效能高于學習行為自我效能,即個體對自己順利完成學業、取得良好成績和避免學業失敗的自信高于個體對自己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學習目標的自信。各年級的護生在學業自我效能上的差異不顯著,但教育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注意影響不同年級護生自我效能的各種因素,對于不同年級的護生應采取不同的教學和誘導策略來增進護生學習的水平,努力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
3.2護生的學習策略
本調查顯示,護生成就取向學習策略得分相對較高,這表示很多護生還是以得到高分、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順利取得畢業證等成就型動機為主,相應的學習行為則容易受外界環境和他人觀點的影響,從而出現某些為了通過考核而加班加點學習,平時卻很少復習等現象。深層取向學習策略得分處于中間水平,這表示還是有較多的護生對所學的專業內容存在內在的興趣,為了理解和掌握知識,平時也會采取一些積極主動、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僅有少部分護生采取一些應付性的膚淺的消極被動的學習方法。調查結果提示,在對護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努力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增強護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向深層學習策略方向轉變,增強其在護理專業上的探索性、研究性和創新性,讓護生真正受益,讓學生懂得不宜過分重視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
3.3護生學業自我效能和學習策略的相關性分析
本調查顯示,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與學習策略呈顯著正相關(P<0.01),學業自我效能的提高能促進護生積極應對學習策略行為的形成,積極的學習策略行為又能反向提高護生的的學業自我效能。
3.3.1學業自我效能對學習策略的影響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具有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進而影響活動時的情緒等作用[5]。研究結果表明自我效能對學習策略的影響大小不盡相同,但這些研究所表明的基本趨勢是一致的。當護生擁有較高的學業自我效能時,就會在高學習動機的驅使下鉆研性的、探索性的、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習過程水平自然就愈高,學習效果則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