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利民工程,一方面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飲水;另一方面為人們的農業和工業生產提供了基礎保障。水土流失是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面臨的問題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水土流失造成的影響和危害,探討了水土保持對于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
本文源自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8):57+63.《農業科技與信息》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農業科技與信息雜志具有正規的雙刊號,其中國內統一刊號:CN62-1057/S,國際刊號:ISSN1003-6997。農業科技與信息雜志社由甘肅省農牧廳主管、主辦,本刊為刊。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農業科技與信息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水利工程建設與水土保持工作相互聯系,兩者不可分離。在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施工中,水土保持一直是重點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夠保證水利工程長久安全運行。
1、水土流失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影響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的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損失和破壞,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及水的損失。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水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人們在農業和工業生產過程中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我國水環境進一步惡化,水土流失問題頻發,逐漸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一方面,水土流失影響了流域地區的土壤結構,造成當地土壤失去養分,從而導致水利工程出現問題;另一方面,雨水沖刷致使河流土壤流失,最終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同時,水土流失還導致河道和湖泊中出現嚴重的淤積現象,致使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增加了河道作業的負擔和工作量。嚴重的水土流失還會削弱植被的蓄水保土能力,造成地表層裸露在外,在流水沖刷作用下把更多的土沖進河流,河岸河堤發生變化,不僅影響到整個水利中各個河床的水位,而且影響到河流的行洪能力。過多的水土流入水利工程中勢必造成流水不能正常流動,阻礙洪水的傾瀉,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1]。
2、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2.1提升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在受到一定程度的雨水沖刷后會產生泥沙淤積現象,使水利工程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進而影響工程建設目標。水土保持能夠減輕雨水對河道周邊土壤的沖刷作用,從而減少河道泥沙淤積,提高水利工程地表抗侵蝕能力。水土保持能夠提升水利工程的實際運行能力,有效控制河道與護坡等的泥沙淤積量,促進水利工程發揮自身作用,延長水利工程使用年限,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提升的目的[2]。
2.2減少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十分復雜,往往會導致河流所在地的水環境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如果將水土保持工作運用到水利工程建設中,既能減輕水土流失現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流域內的水環境。一是種植植被能夠提高地表土壤的抗侵蝕能力,讓土壤中的各種有害物質不會隨著水流進入到水利工程中,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的工作質量。二是水土保持能夠保護當前所在流域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過度流失導致泥沙進入河道,破壞生態環境平衡,不利于水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3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水利工程建設可以實現對雨水的全面運用,雨水較多時蓄水,干旱時放排水。我國夏季雨水多,水土流失會導致河床升高,大量淤泥在阻礙河道的同時,還會持續沖刷河堤,甚至造成河流決堤,如果不能及時增強河流的抗洪能力,就會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3]。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栽植植被可以保護河堤兩旁的土壤在雨水沖刷作用下不會過度流失,對水土流失進行有效控制,從而增強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
3、結語
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使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事業也逐漸邁上了新的發展臺階。但隨著水利工程項目數量的不斷增多,它對于我國自然環境與生態平衡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嚴重的水土流失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多方面的危害。水土保持既能夠提高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又能夠有效避免對水環境造成的生態破壞,并進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抗洪能力。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須全面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好規劃,努力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質量監管制度,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馬麗,王曉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規劃研究的意義[J].科技視界,2015,(8).
[2]杜發興,吳厚發,肖博文,等.屬性識別模型在水土保持綜合效益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9,(5).
[3]胡青.當前形勢下農田水利建設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9,(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