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基于網絡技術的新媒體日益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工具。網絡在不斷發展中,新媒體技術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傳媒科技論文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分析。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以其海量的信息、強大的服務功能,快速的傳播速度等優勢影響著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新媒體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傳播與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教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網絡新媒體以其巨大的信息容量,強大的服務功能,逐漸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針對這一情況,2015年11月教育部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修訂情況中明確要求高校輔導員“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加強與學生的網上互動交流,圍繞學生關注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有效輿論引導。”如何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和當務之急。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積極影響
1.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手段。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座談、講座等方式展開,因受時空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育效率較低。而網絡新媒體的普及,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央各項指示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著作和素材,都可以便捷地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進行廣泛傳播。2.創新了師生互動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網絡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特點有很大的不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交互性,新媒體可以做到傳者與受者信息實時互動,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建了一個開放、即時、互動的教育平臺。如我校創建的“青春南廣”微信公眾平臺不定期推送國家相關政策與社會正能量信息,以及通過“安全知識競答”讓每一屆新生參與校園安全知識問答等方式,宣傳效果好,覆蓋面廣,學生參與積極性高。3.開拓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知識量。互聯網傳播使得信息傳播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相較于傳統教育方式,網絡新媒體的普及補充了傳統教育知識的空白,開闊大學生的視野,使用新媒體上網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們可以獲取豐富的經濟、社會、文化等知識和信息,同時還能了解時事熱點及現階段黨的方針、政策等。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產生的負面效應分析
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使用與互動的過程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1.不良網絡信息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網絡傳播的信息充斥著大量消極、負面、暴力、色情甚至反動等不良信息,對于價值觀、政治立場還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無法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正確的甄別、篩選,往往會導致他們產生價值觀念、人生態度、行為方式的偏頗,甚至走向極端,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2.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在互聯網上接觸大量的信息,開拓了視野,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他們不再一味的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而是有選擇的主動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信息。這與傳統的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發揮的作用和方式等有著極大的反差,降低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好新媒體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為當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新的研究課題。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的認知不足。面對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巨大差異,教育工作者對網絡傳播的新技術、新特點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新媒體的多樣性讓許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無法適應,不擅長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沒有從傳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中脫離出來,工作方式、方法滯后,不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因此,新媒體的普及不僅對思想工作教育者自身媒介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也對思想工作教育者利用新媒體開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新媒體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探討
(一)構建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平臺建設,利用新
媒體平臺宣傳正確的思想政治價值觀。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平臺還未深入到學生中,大多數學生的微博、微信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少,無法起到宣傳、教育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創建相關平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將主流思想和正確的輿論導向與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結合起來,以此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其次,建設有吸引力的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題的網站,實時發布生動的宣傳畫、宣傳片,將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媒介素養。教育部在2015年11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的修訂情況中對輔導員工作提出要求:“積極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及時了解網絡輿情信息,密切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需要一支不僅政治素質過硬、工作經驗豐富的隊伍,還需要掌握網絡技術、文化特點,具備一定媒介素養的隊伍,能主動參與到新媒體平臺建設、使用中。
(三)健全新媒體監督機制,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只有健全完善網絡新媒體的環境,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有序的發展。首先,校園網要建立信息的及時反饋機制,強化網絡安全觀念,密切關注學生網絡動態,一旦發現學生中出現與中央精神或憲法想違背的信息以及其他惡意中傷等不良言論,要及時處理;其次,在利用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應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進行豐富的主題相關活動,如校園安全知識競賽、黨知識競賽等活動,使網絡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互相結合、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陳偉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索[J].產業與科技,2015,(03).
[2]紀晨,王宇.新媒體語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01).
[3]徐婷婷.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23).
傳媒科技論文投稿期刊推薦:《中國傳媒科技》月刊,原名《中國新聞科技》是由新華通訊社主管,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主辦,中央電視臺、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通訊社通信技術局、人民日報社新聞信息中心協辦的一本以全國通訊社、報社、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傳媒決策人、管理人員、編輯和記者、技術和管理工作者為定向讀者群體的實用型科技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