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計算機研究生論文發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銜接探討,論文以上海電子工業學校和上海電子信息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以下簡稱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為例,對其專業課程銜接進行分析和探討。探索了專業課程銜接。
摘要:中高職貫通培養不斷擴大,推進了我國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進程,隨之而來的一些現實問題也不斷顯現,課程的有效銜接尤為重要。本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探索專業課程銜接,減少銜接過程中教學消耗,確保教學效益和培養目標的落實,為其他專業的課程銜接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研究生論文,中高職貫通;專業課程;課程銜接
一、背景
2010年,上海試點“中高職貫通”教育培養模式,涉及4所中職學校、3所高職院校,4個專業,共招生480人。至2015年,貫通培養已覆蓋全市33所高等學校、51所中職學校,涉及68個專業、100個專業點,在校學生9000余名,擴大了18倍。
二、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
中、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層次上的差別。一般通過企業調研、問卷、畢業學生回訪、頭腦風暴、專業指導委員會議等多種方式確定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見下表。根據企業調研、畢業生情況反饋、企業人事調研問卷確定該專業的職業生涯路徑,以及遷移崗位(詳見圖1)。中職畢業后第一份就業崗位有網絡工程施工人員、系統集成人員、網站運維人員、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人員等。高職畢業后第一份就業崗位除上述崗位外還有系統運維人員、RFID施工人員、技術支持人員等。在培養學生過程中需考慮其職業生涯發展情況,在學校畢業3至5年后可能變為技術支持人員、項目經理、網絡工程監理師、也有部分同學轉到培訓講師、售前工程師、客戶經理等;畢業5至10年后可能升職到產品線工程師、高級網絡工程師、區域銷售主管,也有部分同學最終成為企業的技術總監和銷售總監。
三、專業課程銜接探索
1.中、高職階段專業學習層次銜接問題。根據不同階段課程標準,對學生職業能力要求較高,在一體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需實現中高職“知識階梯式增長、能力螺旋式提升”。密切與行業、企業聯系,邀請企業專家指導和參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根據企業環境要求改善校內實訓條件,為學生提供“身在企業”的仿真工作場景。建設校企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校外實習基地,安排與教學內容銜接的實習崗位,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操作和體驗。將企業真實工作項目分解為若干教學模塊引入課程。根據企業實際工作流程,完成企業真實項目,以實踐體驗的方式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讓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熟悉和解決就業崗位涉及的實際問題,實現教學實訓與崗位實踐的零距離對接。目前該專業有網絡綜合布線、網絡服務部署與管理、Linux服務配置與應用、網頁設計制作、Web應用開發課程貫穿在中、高職階段。在課程設計中職以單一課程操作、技能應用為主,高職以多門課程融合、理論聯合實際、項目綜合實訓為主。以專業核心課程網絡綜合布線課程為例,開設12個學分,共計192學時,開設在三、四、五、六、八學期。課程目標訓練學生運用綜合布線國家規范、標準,進行網絡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施工、測試驗收的能力。通過學習,達到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師任職資格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要求,能從事綜合布線施工技術員、綜合布線工程師、工程監理及項目經理等崗位工作。課程主要內容第三學期(32學時)工程前期準備,施工測量與繪圖;第四學期(64學時)小型樓宇智能化信息系統集成,采用電纜布線;第五學期(64學時)FTTH寬帶接入網系統改造,采用光纜布線;第六學期(32學時)網絡方案設計、施工方案編制、工程項目管理、現場驗收、驗收報告編寫等。如完成這部分內容,可前往相關企業完成一線的施工工作。到了第八學期(64學時)需結合網絡服務部署與管理、Linux服務配置與應用課程完成一個企業真實系統集成案例。在小組完成案例過程中需考慮綜合布線設計、硬件與軟件匹配、工程施工、軟硬件安裝集成、項目驗收等問題。將之前所學再一次鞏固提升,而不僅僅是一個操作而已,需知道為什么這么設計。學習任務層次由中職封閉性到高職設計導向性轉變。2.中、高職階段專業課程教材銜接問題。目前公開出版各類教材品種很多,但教學跟實驗實訓條件、師資都有關系。本校和公開出版教材相結合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公開出版教材解決理論知識和典型問題,校本緊貼行業發展,依托校企合作機制,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以企業真實項目為載體,結合學校實驗環境,為學生定制情境教學,配合課時完成工作任務。尤其是綜合實訓在某些情況下那可以使用企業內部員工培訓手冊等。3.教學方式方法銜接。在中職學生還未成年,自我約束力差,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在教學上需要老師形式多樣,關注學生職業習慣養成,需要注重人身安全。到了高職學生已經成年,學習習慣有所改善。在課程設計環節,需考慮如何將之前所學進行鞏固和提高,不讓學生專業新鮮感和學習熱情下降的,最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去思考為什么這么設計,為什么這樣做。4.雙證融通銜接。該專業職業能力考證不是簡單統一對應的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互聯網管理人員(四級)、(三級)證書,需考慮個體差異,通過選修課使學生的職業能力資格證書多樣化。在中職可以選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網頁制作人員(四級),高職可以選考思科網絡工程師(CCNA)、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MCSE)、紅帽認證工程師(RHCE)等證書,完成雙證融通。5.考核評價標準銜接。基于項目化教學的實施,制訂具體的考核目標和關鍵考核評價指標,分別確定知識考核與技能考核的權重。在課程學習的不同階段,根據學生學習進度、課程和項目特點,靈活采用項目答辯、原理測試、項目實施過程評價等不同形式、不同側重的考核評價。中職注重崗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高職注重職業綜合能力的考核。參照職業崗位要求,引入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企業標準,積極探索校內考核與校外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建立校企聯合評價機制。評價理念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評價方式采用學生自評、項目組互評、教師或企業人員評價;評價內容涵蓋項目原理的理解和運用、職業能力的掌握、工作操守、團隊意識等綜合職業素質;體現課程評價的多元化、整體性。
四、總結
真正的中高職貫通應該是在職業能力上的貫通,在不同階段能夠適應崗位需求。而專業課程是一種是培養某種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構建中高職銜接的一體化課程,對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立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蘭小云.現代職教體系內部有機銜接的現實思考:以上海中高職貫通為例[J].職教通訊,2015
[2]陳瑩,陸春華.中高職貫通背景下的課程銜接問題[J].探索改革與開放,2014
[3]蘭小云.中高職銜接亟須系統設計[J].西北職教,2015
作者:薛瑩 單位:上海電子工業學校
推薦期刊:《計算機與網絡》(半月刊)創刊于1975年,由信息產業部電子無線通信專業情報網主辦。本刊辦刊宗旨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對科技期刊制定的有關政策和法規,堅持本刊的電子技術類科技期刊屬性,充分發揮本刊科技信息載體的作用,堅持立足IT業,以信息網絡為中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