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發展,對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科技:大數據、智能機器人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不斷加深,企業也在不斷探索,市場的形勢也正在發生改變。數字經濟也由此產生,作為經濟新發展的產物,數字經濟正在影響我國經濟架構的調整,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經濟能更好地推動我們國家經濟不斷穩步向前發展,也會對國民的生活水平起到提升作用,更加便捷我們的生活。比如現在已經廣泛應用的微信支付和轉賬等等,這些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期產物。數字經濟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應用廣泛,其中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便是最具吸引力的。本文將從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改革措施。
張天寶, 營銷界 發表時間:2021-08-11
伴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信息科學技術與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促使國家經濟正在進行歷史性的變革與轉變發展。逐步轉變成以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為基礎的數字經濟。但是傳統的實體經濟仍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傳統的實體經濟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新經濟的沖擊,這并不代表傳統實體經濟將被新經濟取代。中國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實體,具有廣闊的經濟發展前途。數字經濟需要實體經濟這個龐大的載體,實體經濟也需要數字經濟這個新的發展模式,兩者需要相互融合。
如果想緊跟時代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我國經濟建設的腳步,就需要把數字經濟作為一個新的且具有潛力的經濟增長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立制度發展的優良環境,確保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可以有效、深度的融合。通過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局部帶動整體,整體又促進局部發展的經濟模式,然后確保社會環境來達到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的目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
新一輪的科學技術革命將人類社會帶進數字時代,數字經濟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交叉融合形成的新技術群落廣泛運用、多領域融合滲透,使經濟社會發生深刻的變革。數字經濟與經濟社會、生產生活呈現全面融合的發展態勢。從最新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報告顯示可以看出,在2019年全年,我國的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驚人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36.2%,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7.7%,其中數字經濟產業化增加值規模達7.1萬億,占GDP比重的7.2%;從中不難發現,數字經濟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數字經濟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從發展規模上來看,我國的數字產業規模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也必須認識到,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優勢更多的都是集中于技術層面與局部領域的特殊行業,并沒有發展到全部行業,尤其是在產業與數字經濟的結合層面拓展不深。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的新經濟形態的巨大發展潛力和效率并沒有真正地被激發釋放出來。
2021年3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速超過16.6%。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我們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為建設數字中國提供了有力地支撐。中國的產業基礎不斷完善,尤其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電子信息制造業、通信服務業等快速發展。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中出現的問題
受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世界各國經濟都呈下行趨勢,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及全體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我們逐步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的經濟也逐步向好,并且穩步發展。但遭受的打擊也不容忽視。很多實體經濟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局面,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很難單獨發展,無法形成完整的行業產業鏈,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一)大數據應用層次低,僅局限于初級階段
受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數字經濟、大數據共享、智能化建設認識得并不深刻,不敢去大膽嘗試,影響企業目標規劃與規模發展,使大多數企業只能局限于本行業或者本行業下很小的一個區域,束縛了企業發展的手腳,無法進行跨領域、跨行業的全方面多層次發展。無法及時整合行業資源,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二)企業仍然堅持傳統,固步自封
雖然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較為迅速,但是從行業角度來看,僅僅局限于服務業與科技行業,對于傳統的制造業發展仍然緩慢,從公司規模來看,數字經濟的發展基本是在一些中小型企業進行試點或者在個別大型企業的個別部門領域進行嘗試,并沒有涉及整個公司的經濟架構改革。
(三)技術與人才相對匱乏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逐步趕上來的,并且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占有優勢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缺少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化方面的高科技人才。技術層面軟硬件設施距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的配套設備要求比較高,很多企業往往都是因為缺乏相應的配套設備,同時在一些技術方面缺少專業團隊作為支撐,無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新技術程度較低,一些關鍵的高科技設備還是依賴進口,發展受到限制。
(四)涉及行業廣,管理要求高
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涉及范圍更加廣闊,數字經濟強調大數據數據共享等開放式發展,涵蓋的行業可能會各種各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增加管理的難度。對管理方法與管理機制的要求更高。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部門之間沒有及時溝通、對同一個問題持有不同的意見、對不同行業之間不能實現統一領導……都是影響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性問題。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改革措施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不斷發展,更加顯示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更能促進我們國家經濟體制的優化改革,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點帶面,全面發展。任何新事物的出現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果想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就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也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基礎,經濟發展更是如此,只有基礎打牢了,經濟才會穩步發展。數字經濟發展對高科技設備和專業技術團隊的依賴性較高。5G網絡已經到來并逐步占據網絡通信的核心地位。但是我國一些西部邊遠地區和廣闊的中部地區,5G技術還并沒有開放使用。這些地區仍然沿用以前的網絡通信技術,甚至有些地區會更加落后。這就大大地限制了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無法釋放中西部地區蘊藏的巨大經濟潛力。無法實現中西部的均衡發展,反而會阻礙我國經濟發展前進的步伐。
(二)加快資源整合,防止資源信息浪費
很多企業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大數據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企業要逐步建立數據共享中心,幫助企業實現數據共享,建立企業增長點,發展線上產業和實體產業相結合,打破企業存在的區域、方式的限制,將企業間的競爭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加快企業發展的速度,集中整合產業鏈,建立完善的解決方案來應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三)建立發展平臺,展現平臺優勢
現代經濟的發展更多是借助平臺優勢與政策的優惠,中小型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受限于公司規模,無法將全部資源用于數字經濟的設備購進以及專業人才的引進上,也無法針對社會市場進行精準化生產。構建數字經濟發展平臺,給中小型企業提供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迎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加快企業對經濟結構的優化,進行供給側改革,幫助企業產能,實現針對市場消費者的精準化生產。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質量改革,優化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供需關系。
總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科技的浪潮已經向我們涌來,大數據、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如果不能及時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就會束縛我國經濟發展的手腳,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高效增長,反而會使我國在新一輪的經濟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我國必須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積極調整企業的經濟結構,優化國家經濟構架,確保我國經濟在穩步發展的基礎上,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的經濟潛力。推進大數據與傳統經濟相結合,整合資源,注入新的活力,促進經濟新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