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財務管理論文發表了生物識別行業上市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論文通過采用因子分析法構建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分析探究生物識別行業上市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預警和評價體系,幫助他們及早發現財務風險,并在第一時間解決,減小財務危機。
關鍵詞:財務管理論文,生物識別行業,因子分析,財務風險
1引言
目前我國生物識別行業,已經步入了成熟發展期。截止至2016年年底,在滬深兩市我國共有28家生物識別行業的上市企業。
2生物識別行業上市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研究設計
通過相關專業理論,并結合相關文獻和研究報告,就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和營運能力四個方面選取6個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其中,盈利能力選取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率兩個指標,償債能力選取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比率兩個指標,成長能力選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指標,營運能力用總資產周轉率指標衡量。截至2016年底,上海和深證兩個交易市場共有28家生物識別行業的上市公司,以此作為樣本。從東方財富網選取28家樣本公司2016年財務數據,運用SPSS.17軟件進行因子分析。
3生物識別行業上市企業財務風險體系的因子分析
3.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檢驗
由于資產負債率指標是唯一的反向指標,為了使數據分析更具可靠性,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先對數據進行預處理,與此同時6個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需要對原始指標進行降維以達到繼續分析的目的。然后對6個變量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來判斷變量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KMO檢驗統計量是用于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取值在0和1之間。本研究中Bartlett的檢驗顯著性為0.001,遠遠小于0.05,表明各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故因子分析Bartlett檢驗適用性較好;另外KMO統計量為0.593,大于0.05,說明各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重疊程度,還是可以做因子分析的。
3.2因子提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因子提取。如表1所示,第一個因子的方差占所有的33.889%,而前三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達到77.305%,所以選取前三個因子較為全面的描述生物識別行業的上市企業財務風險水平。旋轉后,三個公因子各自的相對大小順序仍然保持,但是方差累積貢獻率卻出現變動,而且前三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和旋轉前一樣,所以可以選取前三個因子進行描述。
3.3因子命名與解釋
設F1、F2、F3分別為提取的三個因子,為了較為清晰地表現出各自的實際含義就需要通過旋轉原來的坐標軸,由此得到了旋轉后的成分矩陣,經過旋轉后,我們可以歸納各個因子的實際含義,如表2所示,第一公因子F1在變量X1(凈資產收益率)、X6(總資產周轉率)上具有較大的荷載,可以代表“盈利和營運能力”的情況,第二公因子F2在變量X3(資產負債率)、X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上有較大的荷載,可以代表“償債和成長能力”的情況,第三公因子F3在X2(凈利潤率)、X4(流動比率)上有較大荷載,可以代表“盈利和償債能力”的情況。
3.4因子模型建立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采用回歸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可以用6個指標來線性表示三個公因子得分情況,三個公因子得分函數如下:F1=0.467X1-0.004X2+0.101X3+0.370X4-0.049X5+0.386X6F2=-0.007X1-0.110X2+0.504X3+0.182X4-0.505X5-0.293X6F3=0.067X1+0.893X2-0.173X3+0.089X4-0.019X5-0.323X6
4實證結果與分析
為了對上市企業財務風險的優劣情況分析做出全面的綜合評價,我們以各個公因子對應的各個方差貢獻率運算得出如下的綜合統計量F由三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可知,λ1=33.889,λ2=26.371,λ3=17.044得到:F=0.4383F1+0.341F2+0.2207F3,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各個公司的綜合得分情況,如表3所示。因子得分越高,證明財務能力越強,財務風險越小,通過查閱企業年報,發現企業的財務風險狀況與本文實證結果基本一致。從因子得分可以看出28家樣本企業中綜合得分為負值的有15家,占比53.6%,可見該行業上市公司整體財務狀況一般,風險較大。具體結論可歸納以下幾點:第一,資本規模相對較小,生物識別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該行業上市公司正處于成長期。第二,資產負債率偏高,一般來說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在50%視為正常,但在樣本企業中,資產負債率超過50%的有12家,相對較多。第三,資產流動性偏弱,該行業需要購置大量固定資產,科研研發費用較高,導致資產流動性偏弱。
5生物識別行業上市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建議
第一,不斷提升自身的投資決策能力。由于生物識別企業的投資額較大,研發周期長,企業可以運用科學的投資管理辦法,嚴格控制企業的每項投資決策,將財務風險降到最低。
第二,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融資成本。生物識別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較大,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因此生物識別行業企業需要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
第三,建立健全內部風險管理體制,樹立財務人員的防范意識,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宋彩平,何佳祺.基于因子分析的林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3,33(1):70-73.
[2]黃生權,黃亞.基于因子分析的ST、*ST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中旬刊,2015,34(3):119-121.
[3]趙瓊,任薇.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綜合經營績效的相關性分析———基于我國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數據[J].經濟問題,2008,(1).
[4]李宏艷.中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綜合量化模型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4,34(8):58-64.
[5]舒曉惠,劉建平.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當代經濟,2006,(04X):28-30.
作者:王世可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商學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