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證券市場導報發表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對金融體制改革的作用內容,大力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可以推動保險市場的發展,提高我國保險行業的綜合實力和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相比,我國保險市場面臨著嚴重的創新不足問題,論文介紹了推動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完善的措施。
摘要:為進一步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大力發展,認真研究信貸資產證券化效應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促進作用和意義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扼要論述和分析了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推動和完善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促進作用,以期對深化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理論和實踐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證券市場導報,信貸資產證券化,保險市場,效應
經過近20年的不斷發展,中國保險業以立足國內,面向世界的改革氣魄,取得了驕人成績。保險業不斷發展壯大,逐步形成了以我國現存國有保險公司為骨干,中、外資保險公司同業并存,多家保險公司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2000年實現保費收入159.6億元,發展到2015年已達2.4萬億元,已逐步成長為我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也同時發展成為全球當今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面對國內外保險市場的激烈競爭,與國際發達國家保險資金運用水平相比,我國的保險行業還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表現在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產品和渠道狹窄、投資收益率水平低下、投資結構不盡合理、保險深度與密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資產負債結構與期限不匹配、不能有效的分散風險,并且對利率和市場的波動缺乏抵御能力等問題。其中,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不協調因素依然是制約保險業進一步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隨著經濟的發展已有了長足進步,但仍不能有效滿足保險業全方位的投資需求。目前,我國保監會對相關法律已做出了調整,允許保險公司購買債券產品的種類和比例在不斷增加,但與保險公司年均不斷增長的資產規模相比,債券產品每年增加的額度顯得極為有限。也就是說,我國資本市場現有的金融交易產品和工具與保險資金的運用需求相比,差距較大。這樣,保險金運用所追求的“安全性、收益性和穩定性”三原則難于實現保障和平衡;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保險資金可以投資的范圍和比例都非常廣泛和自由,并有完善的相關配套法律與政策加以保障。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還相對薄弱,投資產品還遠不夠豐富和多樣,保險資金用于投資可以選擇的產品和品種還比較少。造成的結果是,雖然我國相關監管部門已放寬了對保險資金投資的相關約束和限制,但是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末,保險資金中超過30%的部分投資的主要形式僅是銀行存款,表明在保險資產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比例又重新回到了銀行體系內,商業銀行再對這三分之一比重的保險資金實施再融資,經過這一過程,必然會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也會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同時,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四大上市險企上半年合計實現總投資收益1268.03億元,同比下滑47.49%。其中,中國平安上半年共實現總投資收益額380.28億元,同比下滑了51.43%,而另外3家上市險企的投資收益額的降幅也都超過了30%。保險收入的高增速難掩利潤大幅下滑的局面,促使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保險行業投資體制深化改革的迫切議題。
大力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推動保險市場發展完善的必要性
面對上述格局,大力推進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對推動和促進我國保險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首先,信貸資產證券化有利于促進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一是為我國保險行業提供了風險相對較低、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在經過嚴格的信用增級過程后,通常風險相對較小、收益水平較高,且流動性較高。可以為保險資金投資開創空間,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有利于保險行業投資結構的優化和保險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利于我國保險行業擴大投資規模。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風險權重與基礎資產風險權重相比,要低很多,保險公司對證券化產品的投資所占用的、為滿足資本充足率水平所需的資本金相對較少,有利于保險公司擴大投資規模,促進其資本收益水平的提高。三是有利于為保險資金提供多元化投資渠道。由于資產證券化有著精巧復雜的交易結構設計,其發行的證券產品一般非單一品種,而是具有著不同優先次級償付次序的合成證券,可以更好地滿足保險公司對不同風險、期限和利率水平的投資偏好。其次,運用保險證券化有利于促進和貫通巨災與金融市場的聯系。現代社會為應對巨災帶來的經濟損失主要依賴于保險行業的運營,但其巨額經濟損失對保險公司的壓力也是巨大的。通過運用保險證券化工具,可以將保險市場與金融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2013年,我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已達107.1萬億元,在當前我國金融投資品種選擇十分狹窄、單一的情況下,保險證券化產品做為一種創新型投資工具,可以有效地實現風險分散、共擔,從而為巨災損失的承擔找到了充沛的資金來源。最后,保險證券化有利于推進我國保險行業綜合實力和水平的提高。保險市場開放后,面對激烈的國內外競爭,我國保險業的業務創新與融合發展水平,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保險資產證券化有利于將保險業和證券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借助證券業的優勢有效提高保險資金的收益水平,同時,保險證券化有利于保險公司分散風險,提高保險公司業務收益的穩定性,提高我國保險行業綜合實力和水平。
大力創新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完善的措施
為大力推進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和完善,要積極鼓勵保險行業在核心業務領域內實施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我國保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產品供給還不能完全滿足金融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保險行業只有通過大力開展業務創新,才能提高其系統性風險防御能力,確立和增進我國保險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美國學者GenevaAssociation(2011)認為,保險行業的核心業務從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天然的抗風險優勢,并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沖擊,當前現有的保險監管框架對金融風險的防范總體上也是有效率的。保險行業的核心業務并不會輕易造成金融系統的風險。基于這一認識,我國保險行業在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必須要努力創新,大力形成保險行業整體上的銳意創新局面。同時,監管當局應以最大的熱情和力度來支持保險行業在核心業務領域的創新,并積極鼓勵其業務創新,推進保險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嘗試和探索;同時,必須看到,保險行業參與證券化業務與投資,其實質是推動保險資金進入了傳統上只有銀行部門才能進入的信貸領域。而相比較而言,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領域的風險與保險公司自身的承保業務風險及其他資產的風險相關系數是相對較低的,從而促進了保險資金在整個行業層面實現了風險分散,其實際意義要遠超過僅僅單純地進行債券產品的投資。因此,雖然目前我國已推出的若干只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高評級品種收益率還不具備較高的投資吸引力,但是未來隨著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不斷深入和推進,會逐漸出現收益率多元化、風險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與收益的不同類型投資組合也會日益豐富,從而會為保險資金的投資與運用提供更完善的投資機會。其次,要嚴格監管程序和管理規范,加強對保險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監督和管理。從國際經驗來看,主要發達國家的保險資金所持有和投資的資產支持證券比重在其總投資資產中不斷上升,且比重不低。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中證券化產品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品種的不斷充實和豐富,可以預見,在未來監管政策放開之后,我國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化產品交易市場,持有資產支持證券的比重和份額也將不斷提高和上升。但是,要更好地拓展保險證券化市場水平,需要做好相關監管工作:第一,保險監管部門要緊密配合保險行業業務創新的發展,對保險資產證券化業務創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予以預警和提示:一是要堅持以保險消費者的市場真實需求為導向,避免保險證券化業務創新過度化,與實體經濟發展相脫離,形成風險隱患,最終造成對消費者利益的損害;二是要堅持發展保險行業的核心業務,大力調整和完善其業務結構,確保保險行業產品創新與發展的正確方向;三是要注重業務創新過程中的風險可控,避免保險行業在證券化業務創新過程中出現嚴重的風險累積。第二,雖然保險行業通過投資資產支持證券獲得了對銀行信貸資產的投資機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分散了保險行業整體的風險,但是這一風險分散作用的前提條件是保險行業所持有和投資的資產支持證券所承擔的信貸風險是適度的。如果保險資金持有資產支持證券的規模超過一定限度和規模,由于保險行業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和規避并非其專業優勢,信貸風險一旦累積,易促發保險行業的財務危機。因此,保險行業持有和投資資產支持證券的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應該受到約束,而這一約束和限制水平應當由保險行業和銀行業監管部門共同研究制定。
參考資料
1.朱武祥.資產證券化與保險資金投資增值[J].經濟研究,2000(9).
2.鄭明川,蔣建華等.資產證券化分析[J].商業研究,2003(23):65-67.
3.吳思強.信貸資產證券化與金融市場的風險分擔機制[J].江西社會科學,2009(3):110-113.
作者:陳凌白 王瑩 孟慶一
推薦期刊:《證券市場導報》(月刊)創刊于1991年,由深圳證券交易所主辦的金融專業刊物。載文探索證券市場運行規律,報道證券市場動態和最新發展狀況,介紹國外的先進理論和經驗,聽取專家的評價與分析,對中外證券市場進行比較研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