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或交易所在的整個系統(機構系統或市場系統)因外部因素的沖擊或內部因素的牽連而發生劇烈波動、危機或癱瘓,使單個金融機構不能幸免,從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摘要:2009年是國內商業銀行艱難的一年。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危機正加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散。國內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實體經濟下滑影響存在一定的時滯,2009年國內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壓力加大。鑒于本次風險具有極其明顯的系統性特征,探究商業銀行當前需要迫切關注和重點防范的系統性風險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系統性風險;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一、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主要特征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產生和蔓延,關于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討論開始頻繁出現于各種場合,其中既夾雜著對資產組合管理無法規避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和思考,也蘊涵著對國內商業銀行防范系統性風險能力的疑慮和期待。從概念上看,系統性風險是指一個事件在一連串機構和市場構成的系統中引起一系列連續損失的可能性。從原理上看,系統性風險首先表現為外部性即單個機構強加于整個系統的高于其實際價值的成本,而不是由系統內各個機構自發形成;其次表現為普遍性,即風險的影響并不局限于引發風險的單一機構或領域,而是作用于整個系統內的成員;再者表現為不對稱性,即風險導致的損失與可能的收益間不存在線性關系,有的甚至毫無關聯。風險的溢出和蔓延是系統性風險最典型的特征,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極易受到國際環境變化的沖擊,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的價格聯動使系統性風險的連鎖反應速度加快,現代通訊技術及金融交易的高科技手段為系統性風險的溢出和蔓延創造了條件。
風險的放大效應也是系統性風險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虛擬經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遠遠大于實體經濟,在為實體經濟的擴展和延伸帶來新的空間的同時,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而迅速蔓延,將對實體經濟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性危害,并體現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系統性風險的發生有些是由個別風險傳遞生成,有些則是多頭傳染、系統聯發、加倍擴張、連鎖反應,最終形成“蝴蝶效應”和“厄爾尼諾”現象。正如本次金融危機的誘因—次級債,善意的動因、華麗的包裝和幾乎無懈可擊的市場運作,最終還是毀于杠桿的過度、監管的缺失和利潤追逐的盲目。
二、銀行當前風險的主要成因
1.從外部環境來看,宏觀經濟狀況和調控措施是企業與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宏觀環境,它直接影響所有微觀經濟個體的經營行為和經濟效益,其影響可能是負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對于某一市場參與者而言,這種影響是不可規避和消除的,比如,這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就很大。
2.從銀行內部來看,銀行現有的經營模式、資產結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過于依賴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使銀行片面追求規模擴大,面對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時缺乏回旋余地;重視項目貸款等所謂的優質項目,看重政府背景和擔保,使銀行承擔著相當大的政策風險;而近幾年存款短期化、貸款長期化的趨勢,更使得銀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不斷增大。
3.從面臨的風險種類來看,銀行業所普遍重視的信貸風險受調控影響將可能出現一次集中的釋放,而國內銀行較少關注的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影響開始顯現。盡管國內利率尚未市場化,利率風險在穩定的經濟狀況下表現得并不明顯。但是在宏觀經濟調控這一特殊的時期,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對其進行調整是必然的,因而政策性的利率風險成為商業銀行不可忽視的問題。
基于上述幾點,我們認為,當前形勢下股份制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具有特殊性,是銀行現有一般性的風險管理機制和技術所難以有效掌控的,加強對當前形勢下銀行風險管理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從國民經濟發展的周期波動來看,經濟發展和經濟蕭條呈規律性的交替出現,對經濟過熱進行調控也必然是周期性的。所以,加強系統性風險管理,將有利于股份制商業銀行長期、持續、穩健發展。
三、銀行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
1.信用風險反彈。近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貸款規模增長普遍較快,信用風險同時也逐漸積累。當宏觀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時,就會出現信貸風險集中釋放、不良貸款出現反彈的趨勢。目前銀行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部分限制性行業及相關企業發生資金鏈斷裂,無力償還銀行貸款;部分在建工程或開發區項目由于政策原因被勒令停工或撤銷,導致投入貸款發生逾期;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盈利能力下降,企業還貸能力下降等等。
2.流動性風險凸顯。從總量上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股份制商業銀行由于相對缺乏低成本的穩定的資金來源,所受影響尤為明顯。目前他們普遍感到頭寸緊張,存貸比較高,流動性風險較為突出。從結構來看,銀行面臨存貸款期限不匹配的問題。由于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剛性較弱,中長期貸款剛性較強,壓縮結果是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增量占比下降,中長期貸款增量占比上升,對于短期資金占比較高、缺乏長期資金來源的銀行,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期限不匹配的風險更加明顯。
3.利率風險顯現。股份制商業銀行應關注利率風險。主要表現為中長期貸款上升、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失衡所形成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在升息預期下可能造成巨額損失,此外交易賬戶的利率風險也有所上升,例如,國債價格下降,資金交易利率風險上升等等。
四、國內商業銀行應對系統性風險的經營策略
應對系統性風險,不能僅僅單純從一般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問題,必須要拓寬視野。也就是說,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加強基礎性風險管理,另一方面且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必須要加強戰略管理,實施戰略應對,才能抵御系統性風險的沖擊。
在加強基礎性風險管理方面:一是著重加強對經濟周期波動敏感行業的信貸結構調整。通過大力調整信貸結構,使有限的信貸資源向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經濟資本回報率高的地區、戰略業務領域和重點目標客戶傾斜。二是進行宏觀經濟環境對業務發展的壓力測試。密切關注重點行業、地區、企業的貸款質量變化情況。三是特別加強風險預警。密切關注抵質押資產價格變動,以及行業政策、環保政策等相關政策的變動風險;關注客戶和關聯交易的風險,如原材料漲價等企業經營風險,在風險預警的同時提出風險防控的措施。在實施戰略應對方面:一是要抓住機遇做好銀行主營業務,不斷做大做強,增強銀行整體抗風險能力。二是要加強戰略管理,推進業務經營與銀行管理兩個維度的戰略轉型,實現銀行發展結構的優化提升整體管理能力,使銀行成為一艘在大風大浪中仍能穩健前行的生命之舟。三是要在做好銀行主業的同時,穩步擴展經營地域和領域,向中小企業業務、農村金融服務等藍海領域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服務領域推進,通過有限的多元化增強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應對經濟周期波動和抵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努力實現中國銀行業的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
在經營策略層次,國內商業銀行必須圍繞系統性風險防范,以科學的理念和方法,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加快金融創新、加強組合管理方面的工作。
1.要緊緊圍繞實體經濟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商業銀行作為服務業,依托于貿易、投資、消費等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銀行無論是做傳統業務,還是做綜合性業務,都必須以實體經濟的需求為前提,并根據實體經濟的變化,合理、有度地擴展經營領域。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需求,不但不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還會對其產生嚴重傷害。與國際同業相比,國內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還較低,需要穩步加以提升。但是,這種提升必須適應中國經濟金融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不能脫離實體經濟,更不能在金融體系內部進行自循環。
2.要在做好傳統業務基礎上開展金融創新活動。金融創新始終是中國銀行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應看到,開展金融創新,首先要做好存、貸、匯、結算等傳統業務。只有做好這些基礎業務,并有效管控相關的源頭性風險,開展創新活動才具有牢固基礎。因此,作為銀行的戰略決策者,一定要在市場狂熱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一定要在深刻理解創新機理以及完善風險管控機制之后,積極穩妥推進創新活動。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期刊 《國有資產管理》
《國有資產管理》(月刊)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份全面反映我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國家級刊物,由國務院國資委進行業務指導。雜志旨在宣傳國家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研究國資管理的理論與實際問題,展現全國各地國資改革動向,探討經營性及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途徑,交流國有企業改革改組的經驗,為決策層、管理層、實務界架起一座溝通的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