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車問題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停車難已經從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成為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綦江區為例,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問卷等方式,對中小城市停車難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供參考。
《中國城市經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綜合類國家級大型期刊,刊登范圍涉及經濟金融、工程建筑、經營管理、理論創新、財會審計、教育教學、科學技術、行業創新等各類學術稿件。
隨著城市交通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開始大量進入普通家庭,由此引發的停車難問題逐漸從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已經成為中小城市不得不面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綦江區停車難問題已經逐漸影響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生活環境保護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筆者以綦江區為例,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問卷等形式,對中小城市停車難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
一、停車難問題現狀及成因分析
近年來,停車難問題逐漸成為影響中小城市發展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問題和難題。綦江區在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同時,也不得不正視停車難的問題。
1.停車供需失衡,車位嚴重缺失
截止2015年12月,全區機動車保有量近14萬,其中私家車占近一半。近3年來,私家車每年凈增近6000輛,呈現暴增趨勢。以文龍街道為例,目前登記在冊的小區泊位數6126個,道路臨時停車位3681個,車輛泊位比4.6:1,與國際通行慣例1:1.2的車輛泊位比,車位缺口近5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私家車進入到高速增長階段,城區小車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停車供需矛盾將進一步擴大,泊位缺口也將越來越嚴重。
2.停車規劃滯后,缺乏前瞻預判
過去的城市規劃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停車場和停車位,沒有預見到汽車銷售的高速增長,這種歷史遺留問題使得車位需求很難滿足。除了東部新城的車位規劃配置比較合理外,老城區、開發區及商圈停車配給明顯不足,以前修建的小區在車位規劃配置上達不到標準,車位數量少,甚至被挪作他用。沒有預留規劃用地,停車場的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
3.車輛隨意占道,阻塞交通出行
我區未形成停車產業化,也未對規范停車進行宣傳,因此很多車主沒有樹立規范停車的意識,對小區的道路和對外車庫及背街道路劃定的一定數量停車位要收費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抵制;臨街商鋪利用廢舊物品占道,進一步縮小機動車停車空間;機動車停車大多選擇占用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導致道路更加擁堵,車輛行駛不暢,甚至造成區域交通癱瘓,對道路交通帶來難題。
4.存在多頭管理,部門職責不清
目前涉及停車管理包括交通、公安、市政、建委、規劃等多個部門,管理上存在重疊交叉,又相互脫節,在停車問題很難達成一致共識,無法做到統一協調管理,這就勢必導致權限不明、職責不清,各自為政,執法力度弱等問題,停車難問題很難從政府行政力量著手得到有效推動。
5.小區環境破壞,生活出行不便
受歷史因素影響,過去多數小區規劃設計不科學,造成小區車位數量明顯不足,出現車輛占用小區道路,并逐漸擠占小區休閑空間和綠化帶,給小區居民帶來汽車尾氣和噪音,對小區環境造成破壞,引發車主和物業、小區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等問題,從而影響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二、停車難問題的對策建議
要改善和解決停車難問題,必須加大對停車難問題的重視,多管齊下,采取長遠和現實相結合的方式,制定有力措施,才能有效緩解,改善人們生活環境,促進城市交通的有序健康發展,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1.深挖潛力,盡量增加停車泊位
停車難問題的解決關鍵要增加停車位,因此多開發停車場,增加停車泊位才能有效緩解這一難題。
新城區及新開發的小區要做好規劃設計,充分考慮私家車暴增情況,將停車位按照國際標準1:1.2甚至更高的比例配比,規劃部門可出臺相應政策,將車位部分不納入容積率,以鼓勵開發商多建設停車場。同時,對建筑在設計施工初期進行交通影響評估,確保有足夠的車位配置。
對于老城區、開發區及商圈,可利用空間有限,要在現有基礎上想方設法增加停車泊位。采取充分調查統計閑置土地、地下空間,適當放寬公共停車場建設用地類型,全方位開拓停車空間,盡可能向立體空間發展;鼓勵開發企業在建設中合理增建停車場,開發臨時或長期的停車場,以緩解停車難問題;加強人防工程體系建設時,考慮利用地下空間,建立地下停車場;在商圈和車輛密集地,統計周邊停車泊位情況,推廣智能立體停車庫,緩解交通擁堵情況;鼓勵機關部門和公司開放停車場,供居民錯峰停車使用;建議在遠離城市主干道或市民集聚地的城郊地區建立貨車、掛車等中大型車輛停車場。
2.齊抓共管,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停車問題涉及多個部門,需要結合各部門分工,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入手,建立分工明確、高效聯動的多部門協調管理運行機制。規劃部門要放遠眼光,對城市停車作出科學規劃設計;城建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依法行政,將相關規定落到實處;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樹立規范停車意識;交通、公安、市政等部門對停車運營和管理加強監督巡查,對亂停亂放、違章占道的車主和商鋪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加強管理,必要時給予一定的處罰。
3.加強管理,制定合理收費標準
將停車納入市場元素,鼓勵停車管理產業化發展。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成立停車行業管理機構和停車行業管理協會,加強對停車行業的統一管理。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停車時間及收費管理做出規定,并通過行政部門或停車管理機構予以保障,發揮資源最大化效能。比如晚上8點后到第二天早上7點前,這一時段的人行道和各道路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可辟為臨時停車場,實行停車免費,其他時段根據車流量和停車位的具體情況,實行收費,對超時停車實施高收費。對占道經營或者利用廢舊物品無償占用公共空間的行為要予以批評教育,并給予一定的處罰。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在人行道上劃定摩托車停車位,實行摩托車和私家車分開停放,合理利用公共空間。
4.做好宣傳,鼓勵文明規范停車
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微信及網絡等多媒體平臺,做好對停車時間和收費管理相關規定的宣傳;鼓勵市民遵守交通規則,做到文明規范停車,鼓勵短程距離盡量乘坐公交或者步行。對違法停車的要加強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的要給予一定處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