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程建設的日益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對在建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進行管理控制從六個方面展開論述,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希望對廣大建設從業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工程建設,材料管理控制,方法
近年來,隨著工程建設項目日益增多,單體建筑規模日趨增大,所需材料數量眾多、種類繁雜,對建筑材料如何進行管理與控制便顯得尤為重要。管理與控制好,整個施工過程井然有序;若管理不好,不但施工過程雜亂無章,還可能影響工程質量,出現質量問題甚至質量事故。現就工程建設中的材料管理控制方法淺談如下。
一、制定管理辦法,完善規章制度
雖然材料管理只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但是有完善可靠的規章制度做后盾,便可在事前對材料管理進行指導。因此,建議單獨制定材料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如:《材料質量管理辦法》,《材料使用管理辦法》,《材料使用限量管理辦法》等。切忌穿插與其他管理文件之中不便查閱使用,更不應該不予重視不予編制。通過以上規章制度文件的制定,不但有利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從宏觀角度控制建筑材料的管理,也可使材料管理受到重視有章可依。
二、建立采購計劃臺賬,優選供應商家
有了可靠的規章制度作保證,隨之而來的難題就是何時采購,采購多少?采購多,可能產生過期材料,造成浪費;采購少,材料供應無法保證,可能導致工期延誤,無法按期完工。
針對這類問題,應在開工前,依照工程施工圖紙及各類技術文件編制《材料采購計劃臺賬》,并隨施工進度及時調整;同時,建立優良商家信用檔案,并可結合競爭采購制度進行擇優選擇,對供應商的資質文件如:《工商許可證》、《材料生產許可證》等,應及時進行驗證。可見,事先對采購計劃建立臺賬,對材料商家信用及材料信息進行對比,可大大提高效率進行事前控制。
三、明確采購合同,保證運輸環節
采購合同及材料的運輸問題是材料管理過程中的控制重點。如何訂立采購合同,采購合同中實質性條款約定的詳略,是材料管理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對于采購金額較小、數量較少,應使用供應商家有保證的“大宗零星周轉材料”,采購合同較為簡單,也可節約采購成本、減少管理強度;但對價高量大,后期工程質量、工期影響較大的重要材料,均須進一步細化說明采購材料信息,如:產品規格、型號,須執行的現行法律法規,材料的技術要求和標準,材料的驗收標準、方式等,以及提供貨物時間、地點、包裝要求。這樣,雖然在合同訂立過程中比較繁瑣,但對今后的材料管理及使用質量均有所保證。對于有特殊外觀或性能要求的“非標準材料”在訂立合同前應進行“樣板件”材料選擇,對選定后的材料要求,可進一步在合同中細化。若今后在采購過程中有所變化的,可以通過訂立《補充合同》或《合同說明》來對材料合同進行補充完善。
材料合同簽訂后,發貨過程中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管理人員對這一過程不夠重視,認為一般材料運輸由供應方負責跟自己關系不大。實際上材料從發貨運輸到抵達工地及有可能產生材料損壞、與實際供貨不符等問題。輕者造成重新發貨、重復管理;重者可導致所需材料無法供應,給施工企業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為了預防此類問題發生,應在合同中將運輸要求細化并可約定運輸損耗,若條件允許可派專人隨同運輸,對特殊材料應選擇庫存充足的商家。這樣,方可大大提高運輸過程材料的可靠性。
四、嚴格進場檢驗,正確入庫保存
運輸到現場后,材料的進場檢驗及入庫保存則成為首要任務,應派專人對材料進行檢驗、保存。首先應依照采購合同對材料種類、數量、規格、外觀等進行初步驗收,確保無誤;再對材料質量進行檢查驗收,應檢查進場材料合格證及廠家檢測報告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并可采用檢驗工具、檢測手段對材料進行檢驗。同時,應積極配合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做好抽檢復試工作。
進場檢驗后,對不合格或質量有疑義的材料堅決退場清除,以防混用、錯用;對合格材料要及時入庫儲存。材料儲存管理應派專業人員進行,材料倉庫應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分門別類、分庫管理;特殊有害或易燃易爆等危險材料,應建立符合要求的“特殊庫房”。材料入庫后禁止亂堆亂放,需按要求分類碼放“下部墊高,上部蓋牢”,并設明顯標識牌,標明材料種類、名稱及注意事項。對過期或有疑問材料應及時清庫出場。
五、加強使用管理,減損保質使用
材料最終要進入使用環節,個人認為這一環節應分兩部分進行:一是建立材料使用臺賬,做好限額領料嚴防浪費;二是做好材料使用過程監管,保證供應確保質量。
在現行建設項目中,材料浪費現象尤為突出,重要材料浪費可達10%左右,零星周轉材料浪費更多。這種浪費現象往往使得企業利潤下降,國家資源損失。為了防止此類現象發生,施工單位在材料使用過程中應建立材料使用臺賬。將采購量及使用量,使用量及損耗量及時計入使用臺賬,進行對比分析隨時動態調整。對產生大量領料現象應及時進行分析,以防異常;可將工程項目按進度計劃分解,分析各階段材料使用種類強度,按班組或工作隊對材料進行限額領用,及時補充避免浪費,并依據相關制度進行獎懲。
此外,施工企業應結合工程實際進度,進行監管,確保使用質量。使用過程中,采取各種手段對使用材料質量進行實時檢驗,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對有疑問的建筑材料應單獨堆放,委托有資質的檢驗單位對該部分材料進行質量驗證,確保品質;對超期材料嚴格退場制度,絕不使用;為防止各類使用人員亂用、錯用,應進行必要的材料使用制度、規范交底,已經發生的及時整改,杜絕再次發生。在工程建設中,應配合監理、建設單位隨時檢查,做好第三方監管工作,以利于他人監督管理,隨時總結他人經驗進行補充調整。
六、進行后期評價,建立材料使用信息
施工企業往往在竣工結算、工程交付后便萬事大吉,隨著其他項目的實施,曾經的問題再次出現。因此,在工程完畢后應對全過程材料控制管理進行一次完整的總結評價,可對材料使用的相關信息進行歸類總結完善,如:供應商家誠信等級,材料采購價格變動分析等。一來使在建項目管理方法有所提升,二來可在類似項目投標時進行參考。
總之,隨著國家技術進步,管理意識提高,各類建筑企業及工程管理人員對材料管理控制越來越予以重視。國人一再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以上簡短論述雖不能解決各類材料管理問題,但也算順應民意為祖國建設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陳三三,工程項目材料成本管理與控制【J】,江西建材,2006,(2):27-29.
【2】曾文德,淺論住宅工程項目材料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山西建筑,2009,(16):239-240
【3】徐小音,加強材料成本管理降低住宅開發成本【J】,商業研究,2001(6):4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