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文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與厭學心理,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比較低,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有所成長。本文主要是對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有效策略和能力培養展開分析,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趙潔; 張曉文, 學周刊 發表時間:2021-09-24
關鍵詞:小學;作文;自主評改;能力;策略
素質教育理念下,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與理念,注重讓學生參與到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進而開展高效的學生自主評改教學活動。 學生的任務不僅是寫作文, 還需要評改作文, 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評改過程中發現自身寫作的不足之處,從而加以改正,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 同時,學生在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能夠鍛煉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 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教師要意識到學生作文自主評改的重要性, 結合學生真實的寫作水平與寫作需求設定自主評改體系與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作文自主評改中去,進一步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在師生之間共同構建和諧高效的作文課堂。
一、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教師習慣遵循傳統評改模式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教師習慣于遵循傳統的作文評改模式, 即教師負責全班學生作文的評改工作。 由于很多教師懷有強烈的教學責任感,不敢放手把作文評改的任務交給學生,認為學生無力勝任這項任務,同時想為學生節省更多的學習時間。 教師習慣于一字一句地評改學生的作文, 僅僅是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見進行作文批注, 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寫作意識,對作文寫作存在一定的畏懼與抵觸心理。 久而久之,教師完全沉醉于自己的評改工作中,使學生缺乏作文互評與自主評改的機會, 學生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不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
(二)學生的自主評改積極性較低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 存在學生的自主評改積極性比較低的問題。 首先, 學生缺乏自主作文評改的興趣,由于作文評改模式較為單一,主要是教師自己評改,學生輔助參與,完全限制了作文評改內容的范圍,學生只是擁有少部分機會參與到作文自主評改中。其次,學生在評改過程中經常會受到教師的指責, 教師認為學生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這樣一來,便完全打擊了學生的評改自信心,從而對于作文自主評改存在一定的畏懼與抵觸心理。 最后, 很多學生在自主評改過程中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 完全無法展現出學生作文課堂中的主體對象, 缺乏一定的參與性。 很多學生認為作文評改是教師的教學任務,自己只負責寫作就可以,缺乏自主評改的習慣與意識, 因此無法掌握更多的評改技巧與方法,根本無法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 除此之外,很多教師的作文自主評改模式較為單一,存在形式重于實質的問題,學生無法實現精批細改,學生之間也缺乏評改合作,這樣不僅無法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 也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參與自主作文評改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三)自主批改過度隨意
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 存在自主批改過度隨意的問題。 首先,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文評改期間,教師的評改時間比較隨意, 教師無法科學合理地安排寫作評改時間,會不定期地讓學生評改自己的作文。 同時,在開展作文自主評改之前,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系統化訓練和指導,學生缺乏一定的評改技巧與方法, 只是敷衍式地開展作文自主評改活動,讓作文自主評改流于形式,學生根本無法意識到作文自主評改的教育意義。其次,當前小學語文作文自主評改篇目也比較隨意,教師完全只是為了引入新課程標準理念,隨意選擇評改的篇目, 致使學生所接觸到的評改篇目較為局限。 最后,教師對于學生的作文自主評改較為隨意,只是用統一的標準來指導學生,沒有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化,這樣既打擊了學生參與自主評改的自信心, 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無法獲得理想的作文教學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有效策略和能力培養策略
(一)明確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的原則
在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 教師必須要遵循相關的自主評改原則, 這樣才能夠提升作文自主評改質量。 首先,在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期間,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師要結合高年級學生真實的寫作水平以及個性化寫作需求,來設定相應的自主評改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自主投入到作文評改中去。 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評改,達到字句正確與語句通順。 另外, 教師還要開展多樣化的自主評改模式, 以由易到難、 由淺入深的模式開展自主評改訓練,這樣才能夠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評改幫助。 其次,教師一定要遵循互助合作的原則,學生如果只評改自己的論文,根本無法全面意識到自己的寫作問題, 也無法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與方法,由此,教師一定要注重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讓學生對其他學生的文章進行評改,在發現別人寫作問題的時候,學生也能夠做到反思自己, 使得學生與學生之間共享作文寫作資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寫作體系。 最后,教師一定要遵循尊重學生的原則, 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在評改過程中會存在自我解讀的現狀,對于一些習作表達存在錯誤或者不清楚的地方, 教師要理解學生的這種曲解本意問題,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耐心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觀念,這樣才能夠真正展現出學生的作文自主評改效果。 除此之外, 教師一定要遵循鼓勵性原則,注重對每一位學生的肯定與表揚,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作文自主評改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二)增強作文自主評改的趣味性
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 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物上,由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增強作文自主評改的趣味性, 讓學生能夠自主、 全身心投入到作文評改活動之中去,這樣才能夠真正全面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首先,教師要善于喚醒學生的自主評改意識, 只有深入感受每一位學生,領悟他們的真實寫作需求,全面地解讀學生,才能夠設定出符合學生發展的自主評改方案,轉變學生的自主評改行為與態度。 其次,教師需要構建多樣化的自主評改教育活動,事先了解學生真實的興趣愛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方式開展自主評改教育活動, 讓學生感受到作文自主評改的趣味性,讓他們擁有強烈的成功體驗感,最后,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自主評價教育氛圍, 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師生之間建立融洽的關系,這樣學生才能夠以最放松的狀態投入到作文自主評改中去。
(三)注重對學生作文自主評改的鼓勵
由于小學生擁有較強的好勝心理,由此,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特征, 科學設定作文自主評改教育方案,同時借助于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增強作文自主評改課堂導入的趣味性。教師要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用學生喜愛的形式設定教學計劃,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與肯定,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參與作文自主評改的自信心。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己,同時也要注重鼓勵的啟發性與個體指向性,當學生出現作文自主評改畏懼心理的時候, 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用講道理與舉例子的方法讓學生勇于面對困難與問題,學會自我激勵與自我反思, 從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與思考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之外,教師不僅要自己多多鼓勵與肯定學生,還要引導學生之間互相鼓勵與肯定,學生通過相互作文評改,從中發現他人的閃光點,這樣既能夠提高學生參與作文自主批改的自信心, 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借鑒與學習,實現共同進步。
(四)教師要合理進行評改指導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不夠強,所以在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僅僅憑借學生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師要注重合理開展評價指導,成為作文自主評改課堂中的指導者,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更加有信心投入到作文自主評改中去,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與學習,從中發現自己的寫作問題,提升自我整體寫作水平。 首先,教師不要把學生作文自主評改作為一項減輕自己教學負擔的行為, 而是也要做到盡心盡責, 從學生的自主批改中真正發現學生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自我修改能力,幫助學生克服寫作障礙,擁有較強的寫作積極性。 其次,教師也要掌握一定的評改指導技巧, 先讓學生明確作文評改的基本主題,讓學生多多借鑒一些優秀的作文,達到取長補短的教育效果。 同時,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要注重讓其獨立完成作文自主評改,教師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而對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 教師要反復鍛煉其問題解決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鼓勵,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作文自主評改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作文課堂的主體對象,加強對學生的鼓勵與肯定,提高學生參與作文自主評改的自信心,做到能夠真正發現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掌握更多的作文寫作技巧與方法,最大程度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幫助學生為之后的作文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