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行車荷載和自然因素等制約,很多瀝青路面均出現了早期病害問題,特別是在車流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大面積破損現象十分常見,進一步加快了路面破損的速度。為有效防治路面病害,本文結合具體工程案例,在分析其病害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性養護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工程;瀝青路面;病害處治;預防性養護技術
一、工程概況
某公路通車運營時間較長,已經歷1次局部養護維修,在養護維修3年后,再次出現了水損壞、裂縫等病害,若不及時處理,將嚴重影響到車輛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甚至會造成更為嚴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經實地勘查顯示,本路段病害多集中于K258+000~K260+000段的上、下行方向,及K265+000~K267+000段的上行方向。此路段病害情況較為嚴重,甚至已經影響到了車輛的通行。為保證通行質量,緩解交通壓力,應對其主要病害成因有所了解,這樣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病害處治效果。
二、病害成因
(一)裂縫病害
經調查發現,縱、橫向裂縫是本路段最多裂縫類型,橫向裂縫成因并不復雜,主要屬于溫度裂縫與反射裂縫。半剛性結構是瀝青路面常見的基層類型,其特點為剛度、強度較大,且密實性好。但瀝青材料存有一定缺陷性,例如溫度敏感性較強。當溫度變化明顯時,瀝青材料極易產生膨脹或壓縮等現象,并向剛性體轉化,此時將大大降低其自身的抗變形能力,從而產生橫向裂縫,此類裂縫在冬、夏最多。本工程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具有較大溫差,加之交通量不斷增加,導致瀝青路面橫向裂縫較為嚴重。
相比之下,縱向裂縫成因較為復雜,本路段沿線河流較多,地基土含水量偏高,具有較大壓縮性。在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路基滑動現象極為顯著,此時將會產生縱向裂縫。但縱向裂縫并非這一種原因引起,可以是路基沉降或路面車載作用等等,這種情況下均會發生沉降裂縫或疲勞裂縫。
(二)車轍病害
通過調查可知,本路段車轍問題較為嚴重,其成因同樣很復雜。如溫度變化、荷載變化、速度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均會產生車轍病害。具體如表1所示。
(三)其他病害
(1)泛油。作為公路路面的一種病害形式,泛油極為常見,此類病害的發生往往和瀝青材料自身特性息息相關。一般情況下,在高溫、暴曬等條件下,瀝青材料會出現融化現象,從而產生泛油病害。此類病害多發生于高溫夏季。高溫條件下,瀝青混合料極易出現熱漲情況,此時材料體積將隨之增大,縮小瀝青混凝土間的空隙,這種情況下,由空隙內將有瀝青溢出,這便是泛油。也就是說,瀝青混凝土孔隙率的大小也會影響路面泛油情況。
此外,瀝青混凝土密實度大小、或在動水作用下等等,同樣會影響泛油情況。因此,并非一種原因可以造成泛油,引發此類病害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經研究發現,本路段泛油病害,與雨水關系密切,表2為2019年度本路段的全年降水量情況。
由此可見,本路段降雨多集中在5~8月份。雨季中,受雨水影響,瀝青混凝土內部將滲入大量雨水,這種情況下,瀝青和骨料粘結性能下降,甚至出現脫離現象,加之高溫、車輛通行荷載等因素,勢必會造成瀝青路面泛油。
(2)坑槽和擁包。相比上述幾種病害,坑槽和擁包的成因相對簡單,主要來源于外部荷載,其次為原材料級配情況。以針入度為例分析不同等級瀝青混合料的抗坑槽性能如表3所示。
通過表2可知,瀝青原材料針入度增加,則會降低路面抗擁包和坑槽的能力。相比之下,在抗變形和穩定性方面,70#瀝青混合料效果更好。因此,于路面坑槽而言,瀝青材料針入度影響較大。
三、病害處治措施
路面病害類型較多,在病害防治當中,應根據病害成因和道路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處治措施。本工程屬于拓寬改造工程,在改造過程中,原路面仍擔負著極大的交通壓力,因此,根據各路段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性養護用于輕微病害處治極為重要。
經調查研究發現,路面病害多集中于K258+000~K260+000段的上、下行方向,兩路段的長度共4.8km,主要病害包括車轍、縱向裂縫、橫向裂縫。此外,在K265+000K267+000段的上行方向,存在一定路面老化現象,通過調查可知,本路段面層瀝青質已出現流失現象,且存有一定微裂縫。
基于本工程沿線交通壓力較大,為滿足通行需求,恢復路面使用性能,改善路面狀態,決定根據路段實際情況,采取同步纖維磨耗層、新型噴砂霧封層兩種方式進行路面病害預防性養護處理。
(一)同步纖維磨耗層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在綜合考慮多種影
響因素的前提下,決定采用同步纖維磨耗層養護處理K258+000~K260+000段的上、下行路段。
作為一種新型快速養護技術,同步纖維磨耗層施工中,需采用一種專用設備,可同時將乳化瀝青粘結料、拌和混合料同時噴灑出來。相比傳統的微表處施工和稀漿封層施工,同步纖維磨耗層施工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兩種施工技術的局限性。采用摻加玻璃纖維的冷拌工藝及改善粘結層方法,可大幅提升同步纖維磨耗層的吸附能力,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0.9cm為同步纖維磨耗層的厚度,改性乳化瀝青粘油層灑布量為0.3~0.5L/m2。采用順接法連接罩面路段2端15m范圍和舊路面標高,增加施工應用效果。本工程采用的為兩種類型的改性乳化瀝青材料。
根據施工要求,需在3%以上控制改性劑劑量,噴灑時,要合理控制瀝青溫度,一般在50~70℃之間。
(二)新型噴砂霧封層
針對K265+000~K267+000段的上行方向,存在一定路面老化現象,則采取新型噴砂霧封層技術進行本路段養護施工。
相比普通乳化瀝青還原劑類材料,新型封層材料存有一定差異性,水性物質是乳化瀝青還原劑的主要性能,此類物質滲透能力差,僅可粘黏于路面表層,屬于表層膜類型。為提高養護施工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種滲透型的路面材料,此類材料組成部分均為有機材料,如天然巖瀝青等。當灑布到施工面層后,可迅速向路面下層滲透,從而增強骨料之間的粘結性能,并可起到改善瀝青性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采用以往的材料,施工后開放交通時間需要8h左右,采用此類新型噴砂霧封層施工,僅需2h便可開放交通,大大縮短了養護時間,對交通通行影響較小。
新型噴砂霧封層主要是采用的冷噴涂工藝,即在面層表面噴涂,保證噴涂材料和路面充分粘結,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此時將有一層強化膜生于路表層,其特點為耐風化、耐氧化能力強。這種情況下,雨水很難向路面內部滲透,此外,為增強路表抗滑性能,在其上部還可撒布適量的金剛砂材料。
施工前,要詳細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準確校對和檢查噴灑裝置的功能,分批購進各類施工材料。根據實際工程情況,可在0.5~0.8L/m2之間控制粘結劑噴灑量,在5.5~6.0km/h之間控制行車速度,并以0.5kg/m2確定金剛砂撒布量。采用上述處置方法,司年獷效防治本路段的病害問題,達到施工規范規定。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路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網是否完善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的重要標準。作為國家交通基礎工程的重要組成成分,公路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然而,隨著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很多問題也逐步顯現,尤其是路面早期病害問題日益加重。若不及時,勢必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甚至出現交通安全事故。為避免此類問題頻頻出現,必須重視路面養護施工。路面病害類型繁多且復雜,如橫向裂縫、縱向裂縫、龜裂、網裂、車轍、坑槽等。為更好地解決路面病害問題,需結合工程實際,找出病害發生的原因,并在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施工,從而恢復路面使用性能,提高路面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何彪藝.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分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6(24):83.
推薦閱讀:《公路交通科技》征稿要求有哪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