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黃河大堤堤頂道路已成為沿黃群眾的主要交通道路。農用車載重都已超過10噸,經營用的運輸汽車載重已達到幾十噸。本文圍繞黃河大堤瀝青道路的設計、施工、養護和運行等方面,對瀝青路面出現損壞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預防的措施。
【關鍵詞】瀝青路面;損壞原因;防治措施
《吉林交通科技》由吉林交通科研所、吉林省公路學會、吉林省交通科技情報總站主辦。
隨著交通量日益增大,很多堤頂路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常見的有:路面裂縫、沉陷、坑槽、表面泛油等。這些病害嚴重影響道路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本文從常見病害的成因進行分析,提出防治病害的建議。
1.道路損壞出現的原因分析
1.1設計標準偏低
黃河大堤堤頂道路設計標準參照平原微丘三級公路,路面設計荷載等級為輕交通。作為黃河防汛搶險的交通要道,同時隨著地方經濟的發展,堤頂道路已成為沿黃群眾的主要交通道路。相對日益增大的交通量及車輛荷載,原路面設計標準偏低。
1.2原材料的影響
菏澤堤頂道路集中在2004 ~2010年修建。所需原材料由施工單位從市場采購,運至工地現場加工。受當時條件所限,質量控制較為困難。
(1)集料:市場供應集料多采用小型破碎機生產,壓碎值和石料的抗壓強度差,片狀顆粒含量過高,級配和材料均勻性差,混合料質量難以控制。
(2)瀝青:主要是從代理商處采購瀝青,生產商為菏澤本地或日照的化工廠,受廠家生產工藝所限,很難購買到優質瀝青。
1.3施工因素的影響
1.3.1瀝青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瀝青混凝土的質量直接影響路面的質量。若瀝青混合料運輸管理不善,出現離析現象,會造成瀝青路面在天氣稍暖的情況下泛油、軟化等病害;瀝青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會造成瀝青混凝土路面出現松散、麻面等病害。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如油石比較大,瀝青用量過多,不但浪費,還會引起泛油、軟化、油包、擁包等病害,這種現象一些上堤輔道路口較為常見,天氣稍暖,路面會出現車轍印跡,一旦氣溫度偏高,剎車時輪前會出現雍高;油石比較小,瀝青用量過少,則礦料粘接不牢,壓不密實易出現松散、麻面、透水等現象,而使面層早期破壞。
異常情況:①篩分系統出現問題時,會造成骨料級配發生較大變化;②溫度過高造成瀝青老化;③運料車輛運送時間長、保溫措施不到位,會導致料物溫度過低。這些都會對瀝青混凝土的質量造成影響,從而導致路面結構強度達不到要求。
1.3.2瀝青路面的攤鋪。攤鋪機是瀝青面層施工的主要機械設備,其自身性能對攤鋪平整度影響很大。大型施工企業對規模大的項目,投入的設備現代化程度較高。黃河大堤堤頂道路攤鋪設備在當時的情況下相對還比較落后,攤鋪寬度窄、沒有自動找平系統、或自動化平衡系統精度不高等,工程施工憑借操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質量難以控制。
1.4車輛超載的影響
營運者為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私自改裝車輛,加大載重能力。嚴重超載是造成早期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黃河大堤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受管理手段所限,不能徹底禁止重載車輛駛入堤頂道路,造成道路嚴重損壞。
1.5相關項目的影響
一部分道路的損壞與前期路基質量有關。如233+000-245+000,因大堤堤身填筑土含粘量大、液限偏高,出現不均勻沉降,導致路面的早期破壞嚴重。
后期的背河側施工導致的側向壓力,使路基出現裂縫。如黃堤163+000-170+800段,因堤頂道路修建后進行了淤背工程施工,后期背河加載,出現了大規模的縱向裂縫,嚴重影響工程使用功能。
1.6養生措施不完善
水泥穩定土基層完成后,需要不小于1周的養生期;瀝青路面施工,路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允許通行。施工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均需要一定時間的養護,養生期間封閉交通不及時、不完善,也是瀝青路面產生早期破壞的原因。
2.防治措施
2.1適當提高道路設計標準
作為黃河防汛搶險的交通要道,黃河大堤堤頂道路設計標準參照平原微丘三級公路,路面設計荷載等級為輕交通。建議適當提高道路荷載標準及設計時速,為抗洪搶險車輛通行提供可靠保障。
2.2嚴格控制路基質量
黃河大堤是堤頂道路的基礎,與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載。堤身施工必須嚴格控制壓實度,確保路基強度。與堤身填筑工程分期實施的,瀝青路面實施前應檢測路床強度,對不能滿足要求的進行路床換填等辦法進行處理。
2.3控制瀝青混凝土原材料質量
(1)菏澤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累年平均氣溫為13.5℃~14.0℃。瀝青是最重要的原材料,應選用具有良好的抗低溫、抗老化、高粘度的優質瀝青,對主要指標如針入度、延度指標必須重點控制。由于近些年來天氣偏暖,根據所在地實際情況,推薦采用針入度不小于6~8mm、軟化點不小于45℃、延度不小于100cm的 A級90#瀝青。并采用與瀝青同一種透層油、粘層油。
(2)良好的集料是形成性能優良瀝青混合料的前提,菏澤氣候屬濕潤區,骨料應選用粗糙、潔凈、棱角好、堅硬、級配適當的集料。粗集料與瀝青的粘附性應不低于4級。
1.4施工過程中質量的控制
(1)依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交通情況,提高瀝青路面使用性能應重點考慮改善礦料級配,采用適宜工程特點的混合料。
(2)瀝青混合料拌合時間、出廠溫度、攤鋪溫度、碾壓成型等溫度控制必須嚴格按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根據規范要求做好試驗段,確實各項參數準確可靠;使用智能化水平高的攤鋪機械,投入足夠的運輸碾壓設備,保證瀝青路面攤鋪質量;合理安排進度計劃,關注天氣預報,避開不利天氣施工。
2.5加強各階段防護
(1)封閉交通
在工程開工前,在施工路段各路口設置標示牌,提醒司機和行人封閉交通路段位置及時間。禁止一切車輛通行,避免車輛荷載對道路強度形成造成不利影響。
(2)每段基層完成碾壓檢查合格后,即根據施工方案進行養生,并根據規范要求做好第三方檢測。
(3)因黃河堤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滿足防洪搶險需要,對其他重型車輛要禁止通行,在主要交通路口應設置重型車輛禁行標志,設置限寬、限重的設施,并加強日常巡查,避免大型車輛的碾壓破壞。
(4)黃河工程養護部門應制定堤頂道路養護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和養護細則,做好日常養護工作,確保工程面貌完整。
3.結束語
瀝青路面損毀多是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建設、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部門都應足夠的重視,并根據其成因,有針對性采取預防措施。層層重視、層層控制、層層落實。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瀝青路面的非正常損毀,使堤黃河大堤頂道路使用壽命大大提高,更好的服務抗洪搶險,更多地方便交通出行。
【參考文獻】
[1]楊蓉.堤頂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29):257-258.
[2]錢結水.堤頂瀝青道路的維修養護關鍵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08):44+4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