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是路橋工程的靈魂,只有不斷學習設計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目標,設計出滿足“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精品工程。
關鍵詞:城市,路橋設計,相關問題
目前在我國,公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預計“十二五”末,我國城鎮化率將突破50%,這意味著超過50%的人口生活在城鎮,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如國家鐵路、城際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等在城鎮地區的聚集,帶來生活方式和出行特征的改變。城市綜合交通在協調和統籌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研究范圍、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也將產生新的改變。
一、城市路橋設計對結構景觀造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城市基礎建設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和諧美觀主題,通過一系列優秀的市政基礎建設作品可以很好地誘導人們對美好生活產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對于中小型橋梁,為滿足排洪及景觀要求,越來越多的橋梁采用了一跨過河方式,回避了水中墩施工困難等問題,并改善了橋下行洪條件,橋下通透美觀;對于橋梁造型也越來越新穎,在傳統梁橋基礎上加設裝飾,通過采用形式各異的主拱來表現拱橋之美,通過采用V型墩等橋墩形式優化剛架橋整體造型,對橋塔賦予城市文化意蘊來體現斜拉橋及吊橋的景觀特色,以及采用橋梁彩妝等形式美化橋梁,以達到“一橋一景,亦橋亦景”的城市橋梁景觀理念。
二、城市橋梁設計前期更應重視相關資料的及時收集整理
城市路橋設計不同于位于城市外部的高速公路路橋設計,區域性非常強,隨著城市建設的深入,規劃的前期開展成為重中之重,設計面也越來越廣,有些城市邊緣地帶業已納入總體規劃,并很有可能對其進行了周密規劃設計,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這方面的敏感性,在項目之初多方位收集相關規劃資料,特別是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河道整治規劃、通航規劃等,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搜集城市雨污水規劃,這項規劃以往橋梁設計人員基本上很少涉及,但對于城市橋涵設計則至關重要,其系統性地劃定了區域長期出水口的設置及歸并情況,可有效指導涵洞的設置,為減少廢棄工程具有指導性作用。
三、提前掌握管線與橋梁的避讓及依托關系
城市橋梁管線在河道處往往需要隨橋跨越,因此,設計之初應提請業主提前召開管線協調會,以便在橋梁上預留管線跨越的空間與荷載富裕度,對于現狀管線應加強功能及重要性調查,應特別注意城市主干給水管,此管線一般難以移動,設計初期應盡量考慮其對橋梁結構的影響,提前做好更改措施,對于重要工程還需提前進行地下管線探測及實地調查工作,為后期施工減少工程事故及變更創造可行性條件。對于施工中遇到的一般管線遷移不及時的問題,應綜合考慮,以不影響結構后期整體效果為基礎,為管線施工創造條件,以滿足市政工程工期緊的實際限制情況。
四、加強路橋路基防護工程的設計
現階段,公路橋頭臺背路基填土通常是采用滲水性土或砂礫類材料,在忽略防水和排水設施的情況下,對于橋臺處于長期浸水路段,使用漿砌片石護坡,而且其他橋臺路段,只在錐坡范圍放置漿砌片石護坡,臺背放置防護網草護坡或者草皮護坡,但是,根據對公路水毀、收尾和改建工程檢查發現,很多的橋頭路基沉降比較嚴重,研究發現雨水對路堤的沖刷和腐蝕防格網草防護等路基邊坡防治措施不能起到很好保護路基免受雨水損害的作用,因此橋頭路堤邊坡防護措施以及臺背排水和防水設施的不當,將會使得臺背填土流空,導致路基掏空,在長期行駛車輛的作用下,過渡段填土會嚴重變形,引發橋頭路堤不均勻沉降而出現橋頭跳車的現象。故對路橋的路基橫斷面可結合地形,采用拋物線形路基邊坡設計,將綠化植樹防護和防排水相結合。填方段路基排水設施以排水溝為主,將水引至附近自然水道或橋涵,從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統。
五、充分考慮施工期間交通組織
城市路橋施工與設計密不可分,路橋設計應貫穿于設計施工全過程,必須充分考慮施工條件限制問題,對于現有道路的改擴建項目,路橋分幅設計時,就應考慮好施工期間的通行問題,一般不應全斷面一次施工,減少對現狀交通的阻滯問題;對于交叉工程,如交口下穿橋等,宜盡量為一個方向的先行通車創造條件,且需特別注意施工場地兩側的建筑物的安全問題,從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結構施工條件及場地適應性,避免施工對周圍建筑物產生傾斜、裂縫等危險因素。
六、完善橋梁雨水系統
城市橋梁橋面排水按照“分散收集、集中排出”基本原則,但應注意泄水口設置與橋梁整體效果的相互影響,公路排水口一般設置較為密集,而市政橋梁則根據縱橫坡條件,在有條件的地方排水口有針對性的布設,一般縱坡較大的快車道上跨橋在每跨墩頂處設置排水口,并由橋墩內部或外部順雨水管排下至地面排水管,一般不推薦采用暗埋式雨水管,墩柱附著式泄水管便于更換及檢查阻塞情況,只要通過合理設置,對景觀影響不大,且功能性較強。另一方面,應注意設置箱體內排水口,方便施工期間養護用水及后期雨水滯留在箱體內。
七、注重地面系統交通工程優化設計
城市橋梁服務于交通,對于高架橋及城市互通,都不可避免的具有地面行車系統,而橋墩的存在則限制了地面行車系統的行車軌跡及行車視距。設計中,橋梁設計人員不僅僅要考慮橋梁跨越道路主車道的功能性需求,同時,必須考慮交叉口處轉彎車輛的舒適性及行車安全問題,以最優的地面行車條件來檢驗上部結構的布跨合理性,達到人車路的和諧共存,并以地面交通為主導,對橋墩設置進行優化。對于跨河橋梁,伴隨著越來越寬的道路斷面規劃,橋梁分幅合理性問題尤為重要,對于中小橋,盡量與道路斷面形式一致,避免過多的橋頭過渡,對于大橋,則要綜合考慮工程造價、橋頭交通過渡設置合理性、橋梁分幅施工可行性、寬橋受力限制條件等綜合因素,同時,必須提前了解所在道路的遠期規劃斷面,在設計時為后期道路拓寬預留橋梁寬度,以減少后期改造難度。
在發達國家,修建高等級的路橋工程中,已經采用了設置“綠色走廊”的做法,專為野生動物通過公路提供通道。有的公路在設計橋涵、擋墻等結構物時,盡量將人為的痕跡隱藏起來,如在設計涵臺(或橋臺)時盡量將臺身埋在土中。
八、重視附屬工程設計
附屬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設中為投資少、感官優先性強的小品構件,在大部分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影響著路橋整體效果,路橋設計時應提升小品構件設計品位,同時,更新理念,加入觀光電梯、觀光地道等人性化設計構件,并應擴展專業面,注意配套設施,如消火栓、垃圾桶等的設置,在設計作品中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九、城市路橋設計師應積極擴展專業面
城市路橋設計具有結構形式繁雜、專業干擾大、周期短、限制條件多的特點,這就要求路橋設計師不局限于本專業,要有如履薄冰的意識,加強各個細小環節的研究,應特別加強對交通工程知識的學習,切實解決好城市路橋總體布置,特別是互通橋跨及橋墩設置合理性的問題,“城市路橋服務于交通”,要以最優的方式解決人、車、路的沖突。而不是豎起一道道水泥叢林,同時應加強巖土工程知識,在解決好城市下穿橋、過街通道等地下構筑物本身的結構設計基礎上,應加強建筑深基坑支護方面的巖土知識,解決好支護、防水的問題,另外,應加強建筑美學意識的培養,在結構合理的基礎上,樹立創新意識,努力解決好結構與美的和諧統一。
十、結束語
總之,路橋的設計是工程的靈魂,只有不斷學習設計新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目標, 設計出滿足 “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 羅超文.關于道路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規劃師.2006年S1期 .
[2] 朱世峰.城市道路設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3] 徐沖.超載下既有橋梁加固后疲勞性能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徐夢螢.城市道路綠化景觀創意設計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