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獨特,富于現代化氣息,是城市的潮流。作為一名建筑師,應理解建筑設計的風格與基本理念,明晰現代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根據現代建筑的潮流,提出關于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構想。
《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創刊于1994年,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CN10-1392/TU;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6-1405;郵發代號:82-729)。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主辦、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和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協辦的綜合性專業技術刊物,是國內第一本智能建筑行業期刊。
現代的建筑風格獨特而富現代化格調的設計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標;綜觀多年來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種類和風格上均是多元化的,無論是古典、傳統或是現代化的呈現,憑著設計者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創意,經過他們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處,都散發出獨特的神韻。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理解建筑設計的意義可以使建筑師樹立正確的建筑觀和職業目標,然后才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建筑觀,從而設計出富有個性的現代城市建筑。
一、現代建筑設計的風格與基本理念
風格是對于某個人、某個時代、某個文化的最重要的闡釋和代表。建筑則更是有其不同的藝術風格,正是這些風格成為了某位建筑大師、某個時代和某種地域、某個名族的象征。我們從世界范圍內劃分,建筑風格則有西方建筑風格(或稱為歐洲建筑風格)、伊斯蘭建筑風格、中國建筑風格以及印度建筑風格和俄羅斯建筑風格等類型。而每一個建筑風格又在具體的地域中有著各種差別。就一個較小的地域范圍而言,如歐洲建筑,在中世紀晚期就有哥特建筑、法國風格、意大利風格、英國風格等不同的類型。而就傳統的中國建筑而言,南北之間、不同的民族之間也都有著具很大的差別。
伴隨著工業革命、技術革命、市場經濟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多樣化的發展,由此對建筑設計提出了多樣化的功能需求。近年來設計界都強調建筑要為社會服務,建筑設計要以實用功能為核心,在現代建筑設計思想中更是強調功能為設計的中心,注重設計的科學性、方便性、經濟性和效率性,重功能輕形式。現代設計的基本理念則包括:1.注重環境保護,2.注重結構設計的合理性,3.注重功能的多樣性,4.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環使用。用先進的理念作為指導,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首先要研究生態環境狀況,解決好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問題。建筑本身在設計上應具有科學性,盡量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并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資源。建筑結構要按綠色生態建筑的要求進行科學設計,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觀創造上更具科學性。
二、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趨勢
建筑設計風格的發展經歷了19世紀的折衷主義建筑之后,建筑設計在20世紀中葉逐漸經歷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結構主義、解構主義、高新技術風格以及地域性民族性風格表現等階段。目前,建筑的“多元化”已經不可避免。樹立正確的設計理念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現代建筑設計理念也有一定的發展趨勢。
岳冰凌在其《談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創意步伐》中對此概述較為準確,他認為這種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1)對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視地方場所的文化脈絡;(2)運用技術的公眾意識,結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3)樹立建筑材料蘊含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4)針對當地的氣候條件,盡量應用可再生能源;(5)完善建筑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以便減少建筑體量;(6)減少建筑過程中對環境損害,避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以及建材的浪費。
三、關于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幾點構想
1、引進和創新,建筑設計是社會的藝術,其藝術特點、風格及式樣的變化均代表著對特定時代的審美理想和相應的歷史繼承。也就是說,設計藝術是歷史的范疇,它的本質在于不斷地創造和革新。要用開放的心態來博覽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積累的建筑設計經驗與科技成就,從把建筑設計作為藝術的高度出產具備新品質、反映新觀念的設計創作,繁榮新時期設計藝術創作。
2、現代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相融合,眾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間環境與場所不僅賦予建筑創作構思的某種特質,而且包容著建筑形式、空間因素所不能揭示的豐富的美學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態設計與環境形態之間存在內在的統一及和諧的邏輯規律。尊重環境的整體性、多樣性,是創造整體藝術形象,表現現代建筑新美學觀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設計藝術的本體特征,以及對城市文脈、環境文理的尊重和認同。
3、現代建筑設計應體現人文精神,建筑創作不是孤立的,是人們心理認知以及美學意象的轉換和映照。建筑藝術形象應具有充實的視覺表現力和沖擊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這些迅速增長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義是異乎尋常的,聯系著一種公眾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載的首創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觀、心理認知與歸屬感的凝聚點,體現著現代人文精神的追求與象征性的表現,市民自豪感相結合的新的美學意象,都應通過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4、數字化技術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數字化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儲存和處理技術,而且是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技術基礎。國內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預測了數字化技術對人類的生存方式已經造成和將要發生的變化。一些新銳的建筑師已在探索用電腦手段擴展設計能力,特別是在空間和形體的方面。這在用傳統技術的時代是無法想像的。數字化時代所創造的高科技生存環境,虛擬的和現實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總之,設計的目的是創造一個美好和諧的生活空間,改善人的居住條件。
建筑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風格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在不斷的建筑實踐中始終堅持對建筑設計終極意義的思考和對建筑設計風格不斷創新的追求,在一次次成功或是失敗中總結得失,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建筑觀。
參考文獻:
1.甘波.淺談我國建筑形態的設計創意理念[J].城市建設理論與研究,2011,(19).
2.吳軍.淺談現代建筑設計風格與理念[J].建筑知識,2011,(08).
3.高峰.淺談建筑設計風格及創新思維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09,(0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