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施工技術的發展,通過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從施工內容及程序分析了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技術在工程實踐中各個技術環節和要求。
《本鋼技術》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建設步入一個嶄新時期,特別是建筑業,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如在深圳世紀村施工中,工程含五座主樓,地下二層,地上30層,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框架剪力墻結構。在地下室基礎梁和轉換層的結構的相關構件中,最大鋼筋直徑為32毫米,其中¢25毫米、¢28毫米的鋼筋居多。由于鋼筋密集,鋼筋接頭數量多,施工難度較大,施工質量不易得到保證。同時需要兼顧工程施工進度和建設成本的因素,經過甲方、設計院、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共同研究,決定在本工程中應用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技術。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應用的部位及構件為:框支柱,框支梁中直徑≧22毫米的鋼筋,其他部位直徑≧28毫米的鋼筋。
1施工內容及程序論文
滾扎直螺紋鋼筋連接技術施工內容及程序包括;①原材料鋼筋切斷,斷頭修正;②套絲頭長度,安裝保護套;③套絲機械的調試,定位;④套筒與套絲頭的連接配套,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標準型套筒或者加大型套筒;⑤注意在連接鋼筋的過程中鋼筋套絲頭的外露長度,鋼筋與套筒結合緊密程度的控制;⑥鋼筋絲頭質量檢驗及刀片的更換。
2質量控制要點論文
2.1剝肋直徑大小控制
剝肋直徑的大小進行控制并做好相應記錄。將剝肋直徑大小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以內,一旦發現有較大偏差,應立即責令操作人員停機檢查,查找原因并解決問題。經過調整張刀環,壓環螺絲的相互位置,進行試加工,合格后在進行批量加工。
2.2鋼筋套絲頭不平整,鋼筋頭彎曲
做好鋼筋加工班,鋼筋套絲班,鋼筋連接班的交底工作;同時對鋼筋套絲頭一段鋼筋的平直度進行控制并做好相應記錄。將彎曲度的偏差大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一旦發現有較大偏差,應立即責令操作人員停機整頓,分析原因并調整鋼筋,無法調直的予以更換。凡因鋼筋加工班作業人員責任心不強造成鋼筋嚴重不合格的,每發現一次每根鋼筋罰款50元。
2.3套絲頭的螺紋被破壞
對已經套絲的鋼筋絲頭保護帽完好度,進行控制并進行記錄。每個鋼筋套絲頭的保護帽都必須完好,一旦發現有掉落,漏戴情況,責令操作人員檢查其他鋼筋并逐一重新配戴保護帽。
2.4套絲頭鋼筋無法擰進套筒論文
對已經套絲的鋼筋絲頭,在安裝過程中的質量進行控制并做好相應記錄。發現有鋼筋擰不進去的,立即令鋼筋班整改。
2.5外露絲扣過多
對已經套絲的鋼筋頭絲頭長度在制作場的質量進行控制并做好相應記錄。發現有鋼筋套絲過長的,立即責令套絲班整改。用螺紋環規檢查:通端順利旋入外露0~3扣,止規不能擰進為合格;套筒手擰,鋼筋絲頭應外露0~3扣。
2.6異徑套筒擰不緊
對相接的不同直徑的鋼筋頭連接的質量進行控制并做好相應記錄。發現有鋼筋沒有擰緊的,立即責令鋼筋綁扎班整改,取下上部的小直徑鋼筋后,先將大直徑鋼筋擰緊,再擰緊小直徑鋼筋。
3質量檢驗及具體要求
3.1接頭加工
1)加強套絲機械定位器具檢查,磨損過度的配件及時更換。
2)螺紋長度的設定與調整,滾絲機的滾絲調整環分為A、B兩種規格,A環覆蓋16,18,20,28,32毫米各種規格,B環覆蓋20,22,25,36,40毫米各種規格。通過旋轉滾絲調整環,可連續調節滾輪的徑向位置,改變滾軋絲頭螺紋的直徑尺寸。絲頭螺紋尺寸需用絲頭螺紋環規檢查,符合環規者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3)全面檢查項目包括6部分:①用游標卡尺檢測鋼筋剝肋直徑;②用直尺檢查鋼筋完整螺紋的長度,長度應符合要求;③用目測檢查該長度內的牙形,不完整扣累計長度<2扣為合格;④用螺紋環規檢查通端順利旋入外露0~3扣,止規不能擰進為合格;套筒手擰,鋼筋絲頭應外露0~3扣;⑤目測檢查滾軋的鋼筋絲頭牙形是否飽滿,螺紋是否光潔;⑥目測檢查螺紋牙頂是否偏心;⑦3個絲頭檢驗均為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
3.2鋼筋連接論文
鋼筋直螺紋接頭的擰緊由項目部專職質檢員負責。從工具的合理使用到施工程序,方法的合理運用上嚴格控制。具體要求如下:①使用工具鋼筋螺紋連接專用扳手;②等直徑鋼筋連接程序:去掉套絲頭塑料保護帽,清潔螺紋絲頭,組裝接頭,先將套筒擰在鋼筋其中較為容易操作的一端,再將另一根鋼筋擰進套筒的另一端,2根鋼筋在套筒中心相接觸,檢查有無缺陷,完成。③異徑鋼筋連接,程序基本一致,但必須首先擰進粗鋼筋,使之端頭頂緊套筒內臺肩,再擰細鋼筋;④反絲套筒連接程序,先將正絲扣與正絲扣鋼筋頭,反絲扣與反絲扣鋼筋頭軸線對中,順時針擰套筒,使套筒兩端的鋼筋同時進入套筒,直到擰不不動為止。
4結語
實踐結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后,各組數據的合格率均超過了95%,實現了預期質量控制目標。在保證質量、保證進度的前提下,節約成本共計15.05萬元。受到建設方的好評,為施工單位在技術上、經濟上、信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